第一次接觸呼延云的小說是從《真相推理師·嬗變》開始的。平心而論,書中主人公呼延云精神上的痛苦和對社會現實的那種抗爭無力感比案件恐怖的表象給我造成的壓抑更大。作為一個集本格派和社會派與一體的推理小說作家,呼延云似乎更關注社會現實在案件中的作用和影響,以至于我又挑著有關呼延云的章節看了一遍。
看完《真想推理師·幸存》后,在強大嚴酷的現實面前的那種憤懣和無力感又像一張大網一樣密密地罩了下來。故事是從草原上“湖畔樓”旅館里的一個密室殺人案開始的,門窗反鎖的KTV包間里,倒斃著六具死狀可怖的尸體。死去的這些人都和健一保健品公司有關(公司老總、公司秘書、司機、營銷和公司的一個廣告演員),除兩個人是明顯外傷致死外,其余四個人死因不明。離奇復雜的犯罪現場使刑偵工作陷入困境。面對如此的大案,省公安廳想要借調國內頂級刑事鑒識專家劉思緲協助偵查,誰知道,她根本不可能參與偵破工作,理由讓人驚悚莫名。于是,公安、法醫、片警、保健品公司、記者、醫生、民間推理師、護士等各色人等,悉數登場,更讓案件撲朔迷離。層層抽絲剝繭后,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故事雖然是從兇殺案入手,但一開始就把保健品推到了讀者面前。隨著情節的深入,保健品市場的混亂現狀讓人觸目驚心。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增高液、玉石床、堿性離子飲水機,一個個騙局層出不窮,屢禁不止。這些假冒偽劣的保健品不僅騙錢誤病,還“大肆宣揚偽科學,大肆鼓吹非理性的思維方式”,讓人們變得更愚昧。而一旦這些騙子公司做大做強,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就更是不可估量。
作者以健一保健品公司為代表,以號稱高科技、能治各種慢性病的五行陰陽鏡為引子牽出了當今保健品市場的亂象。五千元一個的五行陰陽鏡誰能想象到,其實就是一個暖手寶。然而,為了推銷這個“暖手寶”,健一保健品公司想盡辦法宣傳,無所不用其極地推銷;為了防止產品曝光,不惜賄賂收買、綁架威脅、雇兇殺人,手段令人發指。最可怕的是,直到故事結束,這個社會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以蒙康一為首的人依然沒能得到有效制裁。
在保健品混亂背后,是一些跑“保健品口”記者的心照不宣。他們有的拿了保健品公司的紅包,版面上就是沒有根據的吹噓和夸張,有的在事情曝光后不發一語。而良心記者郝文章則立志要揭露亂象,還消費者以真實,其結果卻是被蒙康一雇兇綁架滅口,他揭露的所謂“真相”也并不是事實,直到死,也沒能實現他想要實現人生的價值。他雖敗猶榮,是良心記者的代表!
和媒體表現差不多的還有醫生的集體沉默。那些保健品或者醫藥器材的作用,很多醫院的醫生并不是不知道,但為了自身利益,要么明知故犯,要么沉默不語,使得一些所謂的“保健品”和醫藥器械得以在醫院大行其道。所以,勇敢發聲,堅決抵制假冒偽劣的醫生雷抗美才那么讓人敬佩,也讓壞人害怕,終于招來蒙康一的報復,讓人用棍子襲擊了頭部,差點命喪黃泉。這是一個正直的、有原則的醫生代表!
作者在后記中曾說自己曾在“一家健康類媒體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很熟悉保健品市場,策劃過很多批評報道,所以,這些事情對他來說就是信手拈來。然而十年過去了,保健品市場雖然沒有了當年的輝煌,但依然沒有杜絕假冒偽劣和各種騙術。就在前一段時間,我們還接到老家婆婆打來的電話,說是村里去了幾個號稱是央企下屬醫藥公司銷售員的人,賣一種幾乎包治百病的藥。一開始不要錢,免費發放,還每天有講座,只要你去聽,就送五個雞蛋,場面非常火爆。過了幾天那藥才開始要錢,據說,賣得很貴。后來和同事聊天才知道,他們的公婆、爸媽也遇到過這種事,還多多少少都買過。聽到這種事,我們除了嘆息,還能做什么呢。舉報什么的,基本不起什么作用。
除了揭露保健品行業的現狀,作者也寫到了當代刑偵的現狀:既有法醫學、刑偵學、犯罪心理學、乃至催眠術在案件中的應用,也有基層刑偵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員配備不足,技術落后,警員素質不過硬等。
在這本故事中,呼延云的戲份不多,推理懸疑恐怖小說的外殼里包裹的是重重社會現實以及生活在這個社會現實中的各色人等以及復雜的人性。楚天瑛、林香茗、劉思緲的三角戀,張大山、陳少玲的青梅竹馬戀,李家良、烏云其格的時代戀更是擴充了故事的內容和張力,同時也凸顯出時代和社會的烙印。
每次讀呼延云的小說都心情沉重,深切感受到作者壓抑的社會責任感。他說寫這本小說的原意旨在“探討中國人一切大悲劇的根源”。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找到了根源,但我從他揭露的嚴酷的社會現實中看到了文學所包含的社會價值,也看到了“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