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偶像來了》第一集里,明星們需要和機務人員共同挑戰一個項目——拉動飛機。不僅是他們,就連電視機前的我們都很難想像光靠人力可以拉動飛機,那不是一架小型飛機,是重達幾十噸的民航飛機。可事實上,他們并沒有花多久的時間就使飛機滑動起來。
為什么我們一開始都會覺得不可能?《從行動開始》這本書中告訴我們,“認知偏差”是阻礙我們行動絆腳石。在我們既有的認知中,一架波音飛機大概70噸左右,一個人水平拉力大約25千克,按照普通的計算法大概要2800人才能拉動這么一架飛機。可是,我們卻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飛機是有滑輪的,因而實際上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
我們在“認知偏差”的影響下,會做出不正確的判斷,甚至對許多事情望而卻步,那么如何做才能改變這樣的情況呢?答案即行動起來。對于能立馬看到效果讓人舒服的事情,我們習慣于重復去做,反之,我們總是不愿采取任何的行動。特別是像寫作這件事情,需要耐心和時間去琢磨,而且未必能立刻得到回報(報酬和人氣),盡管在文壇上已經有很多大咖,不過每年還是會涌現出許多的新人,有人說:“種一棵樹的最好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不要讓慣有的思維,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影響了自己的行動。
不過在行動之前,設定目標是行動成功的重要前提。沒有目標,不僅使自己迷失前進的方向,還使自己走不必要的彎路。而所謂的目標也并非是夸夸其談。例如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這只能稱為愿望或是夢想,而不是目標。目標應該是量化的,具體化的。如果你想5年能實現資產100萬,在確立這一目標后,還應該思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譬如分成5個階段,設定每一年的達成值以及為此需要學習的知識,評估投資的平臺等等。
在行動的時候,我們特別要注意避免幾個誤區:一是糾結于過去的行動,二是增加“過剩”的行為,三是為自己增添壓力,四是害怕失敗。
石田淳說:“不要因為過去的事情而懊悔,不要因為對未來的不安而畏縮不前,更不要因為周圍的環境而心存怨恨。只有把握‘現在’和‘現實’,你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燦爛。”《從行動開始》這本書透過真實的案例告訴避免“認知偏差”,走出“行動誤區”,開啟我們現在和未來的一扇新的大門。要記住,唯有行動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