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失眠的原因之一是思慮過重,相信大多數人都很認同這種說法吧。
在千千萬萬個失眠的夜里,總在徘徊著一些莫須有的問題。
比如,有時候,睡覺前解饞的一包大棗,也會使你寢食難安;有時候,當腦袋放在柔軟的枕頭上時,在茫茫記憶海中,思索一些事情,用一個高逼格的詞語來說,就是反思。你也不知道你為什么在想,可是思想就是這樣,你在揣測今天你對朋友說錯了那句話,面對上司時,你琢磨自己是否做錯了什么事情,你一遍又一遍的咀嚼,像牛吃草一樣,你在本沒有的事情中,發現了一些值得放大的東西,這時候,你就嚴肅,繼而悲傷,最后演變的結果就是,失眠。
對于一些人來說,失眠就和女生來大姨媽一樣,每個月總會有那么幾次。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失眠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你想,一個不失眠的人,突然失眠了,該怎么辦?相比上面兩種的情況,經常失眠的人,這時候話語權就更重要了。因為失眠已經成為了他們當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了,有的人,失眠的時候工作效率會更高,比如背單詞,刷題;有的人,失眠大概是因為還沒有到自己睡覺的那個時間點上吧,這種朋友,就俗稱"夜貓子"。
都市生活節奏快,信息時代的便捷,網絡的廣泛性,也催生了一大批的失眠的人誕生。有些人會選擇下班后帶上面具,縱身于燈紅酒綠之中;有些人會選擇在寂靜的夜晚里,在社交媒體上面,吆喝著自己的網友哥們,對著方塊的屏幕,旁邊也許會放著咖啡,總之是為了一串虛擬的游戲代碼;愛玩手機的朋友,深夜一點,你也會在社交媒體上發現他們的深影,或者是對著網絡小說,不停的yy。
失眠的定義好像變了。
在一些人當中,它被當做了一些能力的象征,或者一種炫耀的資本。某人對某某說,我昨天通宵熬夜了,某某說,今天有數學考試,你怎么辦?,某人淡定回答,我以前熬夜,第二天照樣能夠正常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