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變成水的故事 光耀耀閃在海心
我寫:星如銀 海如蔭
星海相映 云夢澤深
顧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一
小時候最討厭下雨天,因為即使下雨還要背著大大的書包穿著小雨衣撐著傘艱難的走在雨中去上學,走到教室時身上濕漉漉的。
記憶最深的一次還是高二的午后,南方海島的雨來之迅猛,午覺睡醒,一場滂沱大雨不到十五分鐘讓校園里的水積到了腳踝之上。
除了硬著頭皮,在風雨里撐著來回搖擺的傘腳下淌過小溪一樣的水還能有什么辦法呢,又不能不去上學。那天我就和自己說,真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下雨天可以不用出門的自由。
二
現在倒也不是說喜歡下雨天,是喜歡每一個可以選擇不出門的下雨天。不僅僅是因為你不必在雨中冒著淋濕的風險小心翼翼的行走,還有一種精神意義上的自由,因為你有選擇的余地。
沒有瑣事困擾你,也沒有什么必須要你冒著雨去做的事情,也不會有什么非要見的人。
你是屬于自己的。你可以選擇泡一壺熱茶,坐在椅子上看一本喜歡的書,或者是什么也不做,停下來安靜的聽窗外的雨聲,即使是躺在床上看電影餓成咸魚也是你的選擇。
因為雨天,所以做什么看起來不太乖的事情,仿佛都可以被原諒。
因為雨聲,在室內不論做什么,都有一種心安的感覺。要怎么描述呢,就是一種即使外面風雨飄搖,你置身于一定的溫暖安全區域之中的豁免感帶來的心安。
三
下雨的早晨,被樓下的腳步聲吵醒,看著昏暗的下雨天,意識到自己可以不用出門時,裹緊被子把頭埋起來閉上眼睛繼續睡的感覺,真是既幸福又美好啊。
當然,大部分時候,即使是下雨天,我們還是不能選擇不出門。要上班還要上課,這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我們都像陀螺,在固定的時期固定的時間段要做固定的事。
所以類似于“今天天氣真好一點都不適合學習,適合去郊游。今天是下雨天,不適合去上課,適合窩在沙發上喝奶茶吃薯片看電影”這樣子的憧憬與規律性生長的社會格格不入。
四
小時候以為長大就不會像上學這樣不自由了,之后才明白,不自由是必然的,是會伴隨我們一生的一種東西。我們的自由永遠是在不自由這個必然的附屬之中。
就像叔本華說的“人人都先驗地以為自己是絕對自由的,在后驗地經驗會驚奇的發現自己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得服從必然性。即使自己有很多的計劃與詳盡的思考,但實際的行徑最后并不會改變,從出生到死亡,他都一定要扮演自己不愿承擔的角色,直到結束。”
也正是因為被束縛的時刻很多,所以,每一個可以不用出門的下雨天都額外的讓人覺得幸福。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下雨天躲在自己小世界聽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