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壺|拳王鄒市明敗給草根木村翔,改變命運的金腰帶
7月28日,鄒市明在拳王賽中憾敗日本的草根木村翔,輸掉WBO金腰帶。勝敗乃常事,但這一場比賽卻讓我們注意到了一個人——木村翔。一位之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木村翔的勝利,很多人分析這是因為他強烈的想要改變命運的決心遠勝過鄒市明。畢竟古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木村翔出身貧寒,主要工作就是搬運工和快遞員,一天工作6小時。剩下的時間才能給他用來聯系拳擊。他在日本體育人募捐網站上長期尋求捐獻,最少的募集金額是1000日元(不到60元人民幣),最多10000日元,即便這樣也沒有多少人支持他。
他的女友也因為他的貧窮拋棄了他,幾年前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因癌癥去世。一切的依仗他走到今天的就是他天賦異稟的力量和渴望成功的堅決信念。他的愿望簡單而又質樸:“贏得比賽,我就不用每天去開車送酒了。”贏了比賽就能換掉腳上那雙破了口的鞋子了。小了鄒市明8歲的他就是憑著那股想要沖破命運的強大信念和那比鄒市明年輕體壯的體能贏得了比賽。
贏得了那個能夠改變他命運的金腰帶!
拋開國家榮譽和個人喜好的問題,草根木村翔的經歷確實值得人尊重和敬仰,人這一輩子又有多少人能夠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擺脫出身所帶來的桎梏?自怨自艾,抱怨一生的人又何其之多。
今天小編要講到的一個和木村翔一樣靠雙手擺脫命運人——供春。明代赫赫有名的紫砂壺大師。實實在在的、有名有姓的第一個制作紫砂茶壺的大師。他制的紫砂壺又被稱為供春壺。
供春壺的出現,不僅僅是供春制作的一把壺,它的出現代表了紫砂壺走向成熟高峰,在中國紫砂壺的發展舞臺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代表作用!供春唯一所存之作亦被譽為世界第一壺。
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卑微的小小書童制作的……
吳頤山,一名宜興的普通進士,而供春彼時是他的一位無名無姓的書童,陪著他在宜興的金沙寺讀書趕考。供春偶然窺見寺中的老僧用陶缸陶甕,便偷偷的在一旁仿照學藝。
因怕老僧察覺,也不敢動用陶土,而是偷偷拿了那僧人洗手缸中沉淀的泥沙,或是手指紋螺中嵌入的沙泥。少少的一點一滴的積累成將將可制茶壺的分量,所以制的壺胎體很薄,只因陶土來之不易?!耙幎鴪A之,刳使中空,制成壺樣?!毕词指字谐恋淼哪嗌潮戎话愕奶胀良儍艏毮?、雜質低,所以供春用它做出的紫砂壺總是跟別人的不大相同,造型也更純粹多變。
供春不敢大肆張揚,制壺的火也不敢在大窯內猛火燒,而是用小焙爐“試焙試燒”。不曾想卻是火候到位,壺身輕巧。
供春作為書童,不同于普通紫砂工匠造型單一刻板的茶壺,他更懂文人的審美,甚至可以說是刻在骨子里的深刻記憶。當時的文人欣賞怪松奇石,認為“丑極”即“美極”,供春的壺便因文人的喜好仿照了金沙寺旁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做了那一把壺。
這便是史上有名的樹癭壺,后改名為供春壺。因為家主是讀書人的原因,文人騷客聚集喝茶的次數多了,樹癭壺也就這樣傳播開了。據傳吳頤山的侄兒曾寫過一本《陽羨茗壺賦》,上書:“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信陶壺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說的便是這樹癭壺了。
時人更是贊供春之壺,勝如金玉??梢姽┐簤氐拿?,可比金玉!
而這時候的供春便因為自己的壺而獲得了自由身,脫了奴籍。但他家的姓氏卻無從考證了。世無“供”姓,“久而有名,人稱龔春”(《玉石瓠》),供、龔同音也。然而在所制的壺上落款,仍題作“供春”。這是因為作為藝術珍玩的題識,“供春”比“龔春”文字意境高雅得多,內涵也深刻得多。
供春壺名滿天下,歷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壺的人很多。像明代的黃玉磷,江案清,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延芫法師、等都對供春做過研究和仿制。供春的壺碩果僅存,但供春壺卻因此流傳了下來。萬變不離其宗,在傳統供春的基礎上做了藝術變形和延伸,自然美感強烈,形態變化大。傳統手工藝和現代藝術感的完美融合,形成了當代供春壺時而飽滿、時而銹蝕、時而靈巧、時而敦厚、似獸非獸,似木非木,亦或是什么皆不是的完美的藝術展現!
出身卑微并不可怕,就像孟子所說的那樣:“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最終達到“曾益其所不能”的偉大勝利!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了門,必會給你一扇窗。木村翔和供春都失了門,卻被賦予了一雙能夠破門而出的雙手!所以,出身給你的并不一定是桎梏,能夠打破桎梏的牢籠的勇氣才是上帝給你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