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櫪老馬
《軍師聯(lián)盟》的熱播讓觀眾再次聚焦到司馬懿身上,在群星璀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司馬懿可能是那顆最暗淡的星,他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沒有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沒有周公瑾的風(fēng)流倜儻,沒有呂布的睥睨天下,更沒有孫策的激情飛揚……
無論怎么樣,在三國中,司馬懿都不算一個被人所喜歡的人物,裝聾作啞,沉默寡言,沒有一絲英雄氣慨。
然而,偏偏就是這個最為大多數(shù)人所不喜歡的司馬懿,笑到了最后。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quán),陸遜、關(guān)羽……無數(shù)英雄數(shù)十年的奮斗,只為一統(tǒng)天下,結(jié)束三國鼎立,而他們所有的努力,最后卻成了司馬家族的嫁衣。
按照傳統(tǒng)的儒學(xué)觀點,整個三國時代,司馬懿無疑是最成功的,沒有之一,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整個三國時代,只有他一個人完全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多年的隱忍韜晦,讓他做到了修身;妻賢子孝,教出了司馬師、司馬昭這樣德才兼?zhèn)涞膬鹤樱菫辇R家;位極人臣、權(quán)傾朝野,做到了治國;給子孫們打下了統(tǒng)一的基礎(chǔ),做到了平天下。
而三國中的英雄人物,如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能做到這種大成功的還有何人?就算數(shù)次把司馬懿搞得狼狽不堪的諸葛亮也沒有做到平天下。
司馬懿打仗、治國不如諸葛亮,識人不如劉備,謀略不如郭嘉、周瑜,勇武更不如關(guān)羽、呂布,那么到底他有什么本事最終成為最大的贏家,也成為大家熱衷于討論的話題。
他厚黑學(xué)讀的好,善用權(quán)謀?他長壽,如果他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當(dāng)然,這些都是,但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歸功于他身上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忍商,縱觀他的一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真是一個轉(zhuǎn)世的“忍者神龜”,龜雖壽,更能忍。
司馬懿漫長的人生頗為坎坷,命運多舛,《三國演義》群星璀璨的前半部,他一直默默地地隱藏在曹操身后的陰影中,從29歲出仕到曹丕稱帝,被壓制了整整10余年。
曹操、曹丕相繼亡故,他嶄露頭角沒多久便被朝廷貶黜;雖然后來得以官復(fù)原職,但緊接著又被諸葛亮一次次打得左支右絀;好不容易拖死諸葛亮,卻被政敵曹爽再次排擠出權(quán)力中心,又是長達(dá)10年之久……
73年的生命,44年的仕途,絕大部分的歲月都在不如意中度過,如果是普通人面對這樣的人生,不會跳江輕聲,不會得抑郁精神病或許已是萬幸?
然而司馬懿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蟄伏,隱忍著,藏匿自己的鋒芒,掩飾自己的光彩,甚至泯滅自己的人格,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yuǎn),始終是這樣堅忍不拔地一次次承受住了來自對手,也來自命運的各種各樣的打擊與考驗。
割草喂馬的生活沒能磨滅他出人頭地的野心;曹氏祖孫整整三朝四代的猜疑冷淡沒能瓦解他的力量;宦海的潮起潮落沒能淹沒他;疆場的屢戰(zhàn)屢敗沒能擊垮他;政敵的排擠打壓更是沒能動他分毫……
“他就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dāng)當(dāng)一粒銅豌豆……”
他就是一只龜,萬年龜,龜雖壽;更是縮頭龜,忍者龜,龜仙人。
佛教中有五毒心貪、嗔、癡、慢、疑心,這五種心會使我們造作惡業(yè),就像毒藥會妨礙修行。任你蓋世英雄,也很少有人能避開五毒心。
曹操敗于貪和疑,過分的自我膨脹使他太盲目輕敵,結(jié)果導(dǎo)致了赤壁的慘敗,近乎變態(tài)的疑讓他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周瑜敗于嗔,過分的嫉妒使他盛年夭亡,飲恨千古;諸葛亮敗于癡,對信念的過分追求使他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之火,最終燈盡油枯。
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成就了他們,也毀滅了他們。唯有司馬懿,性格上幾乎沒有任何亮點,然而與之對應(yīng)的,便是沒有任何破綻缺陷。這是司馬懿的乏味之處,也是高明之處,更是可怕之處。
對于一個普通的正常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憂悲驚恐,能干擾常人的一切情緒,到他這里竟完全不起作用:
他沒有恐懼,刺客的利刃架在脖子上,他還能繼續(xù)假寐;
他沒有沮喪,一次次地被貶黜、一次次地吃敗仗,他都沒有灰心喪氣、一蹶不振;
他沒有快樂,無論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他都沒有長久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繼續(xù)殫精竭慮,苦心孤詣地盤算下一步棋該怎么走;
當(dāng)然,和古往今來所有成功的政治家一樣,他也沒有憐憫,擊敗曹爽后不為任何哀求所動,冷酷無情地滅掉了對方的三族;
最后,還有最重要的,他沒有憤怒,面對著諸葛亮的羞辱,他居然能坦然穿上女人的衣服,面對著曹爽的驕橫跋扈,他寧可躺在病榻上裝瘋癱。
最為可怕的是,這種隱忍的功夫仿佛已臻化境,他的情感徹底服從于理智,已經(jīng)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在三國中,劉備和司馬懿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不為大眾所喜歡,同樣野心勃勃,同樣忍辱負(fù)重,同樣壓抑自我,并且劉備同樣也是一個能忍的人。
但劉備的忍相較于司馬懿,那當(dāng)真是小忍見大忍,劉備終究還是個性情中人,否則關(guān)張相繼殞命后,他不會那樣悲痛欲絕,不會不計后果地攻打東吳,為此付出一切代價也在所不惜。劉備的天性是個性情中人,他的眼淚很多不是裝出來的。所以他的忍與自身的天性完全相悖,也就充滿了被動的痛苦。司馬懿卻迥然不同,他天性如此,他的忍耐安之若素、自然而然,完全出于清醒冷靜的主動選擇。
正如呂布純粹是為戰(zhàn)斗而生一樣,司馬懿也純粹是為玩弄權(quán)術(shù)而生?這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是一個冷酷的人,一個陰狠的人,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一個很難稱之為人的人,簡直是一架冷冰冰的機器,只有對形勢和利益的縝密算計,沒有任何常人的情感。
可他是一味的隱忍么?絕非如此!光靠著隱忍能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么?決不可能!后退是為了更大步的前進,防守是為了更好的進攻,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司馬懿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忍耐,也同樣是為了積蓄力量,為了時機成熟后的爆發(fā)。旬月內(nèi)剿滅孟達(dá)、百日內(nèi)平定遼東、數(shù)日內(nèi)完成高平陵事變,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這樣摧枯拉朽的威力,能是一個只會唯唯諾諾的糟老頭做得到的么?
“凡攻敵,必先扼其喉而搗其心。”司馬懿的手段,真可謂不發(fā)則已,一發(fā)必中。
金庸曾為中國歷史上成功的政治領(lǐng)袖列出了幾項要求,排在最前邊的第一個條件便是“忍”,這里又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克制自己之忍,二是容人之忍,三是對付政敵的殘忍。
司馬懿完完全全符合這些:數(shù)十年的蟄伏是為克己之忍;詐中空城計、死諸葛走生仲達(dá)是為容人之忍;南平孟達(dá)、北破公孫淵、內(nèi)摧曹爽是為對敵殘忍。李宗吾曾曰:
劉備皮厚,曹操心黑,孫權(quán)厚黑皆不夠,司馬懿卻是皮既厚心且黑。
姑且不論這樣的評價是否中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已經(jīng)不能局限于正常人的視角。如果拿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沒有了七情六欲,是可忍孰亦可忍,我們會懷疑他到底是不是人?
但是,作為一個心懷雄才大略的英雄,梟雄或奸雄來說,他的成功已不能以常人論,沒有他這種近乎殘酷的非人的忍,他也很難建立如此的不世偉業(yè)。
/完/
作者簡介:伏櫪老馬,大學(xué)青椒一枚,左手教鞭,右手寫文的大齡文化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