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趣,皆因飲者之趣。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 ? ? ? ? ? ? ? ? ? ? ? ? ? ?——李白《月下獨酌》
喝茶的時候,我邊喝邊寫茶的味道。
在不怎么喝酒的時候,我才能寫寫酒的趣。
為什么不在喝酒的時候寫呢?
問這個問題的,肯定是不喝酒的。
喝酒的人都知道,在喝酒時,喝酒就好了,哪里能分心寫字呢。“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啊。
個人來說,喝酒之趣有三種:其一是人之樂,其二為景之美,其三才是酒之味。
可見,我是個偽酒徒。
喝酒要盡興,這盡興,并不包括喝高,喝高就了無酒趣。僅有的幾次喝高,都是狼狽不堪回首。(當然也有人以喝高為盡興的)
人多時,以將醉未醉、可天馬行空、胡言亂語,不可語無倫次為盡興。人少時,以微醺迷離、酒不醉人人自醉為盡興。如專為好酒之味,則一口入喉,興之盡起也。
曾經和蝦米、海飄飄三人,專門高鐵、汽車輾轉四個多小時,周末回老家,只為吃飯喝酒唱K。皆因聚集的幾個老同學,說話隨意,唱歌盡興,喝酒豪爽。豪爽并不是指酒量,而是指喝酒的態度,說喝就喝,喝多少不強求。可以拿酒瓶叮當一碰對著瓶子吹,多少隨意,量大的盡可一飲而盡,我等量小的,求個碰瓶的響,喝兩口等下再碰,也無人追究。
最搞笑是在新疆旅途中,幾個同事圍一圈,啤酒燒烤做游戲,喝了多少啤酒沒留意,只知道旁邊的廁所是要收費五角,到最后我們一次給十元,叫他自己記賬。。。
久不見的老同學遠道過來,恰逢陽歷的生日,她特地買了蛋糕,開支紅酒,炒了白辣椒臘肉下酒,混搭也照喝。順帶灌了蹲桌的花小貓一口酒,看它狂奔跳走。
此為一起喝酒的人之樂。
冬季,和蝦米去海邊。她帶了朋友釀的家酒,我帶了 在免稅店隨便抓的幾小支洋酒樣品,在旁邊小店買了幾罐啤酒,一起擺在客棧靠海的沙灘邊。人少星稀,海風密密吹過來,心境是底色,酒是燈,隨飲隨暖。
記得蛇口的海上世界改造前,有家叫海燕的酒吧,露臺的木質桌椅隱在枝葉間,有洋人吹薩克斯,隨了海風送過來,倚在昏黃的燭光中,間或喝一口啤酒,有種今夕何夕的恍惚。
有次去香港,聯系了家民宿,有非常漂亮的天臺,特地去附近買了兩罐啤酒,好像必須有它擺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整個感覺才圓滿。
這種,微醺之境可當醉。
對于酒的好壞,雖然說不出,倒是能喝得出。但屬于“會講究能將就”之類。酒量小,喜歡的黑啤、紅酒、客家娘酒等憑口感,白酒也能品出香醇,但喝不了幾口。沒什么選擇的時候,隨便一支啤酒,也有酒意。
酒之趣,皆因飲者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