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系
十? 一? 色? 性? 教? 育
我常常說,在實踐性教育的道路上,我也在不斷地自我完形與自我療愈,服務他人的同時,我何嘗不是服務自己。很多伴侶關系的個案,也在鏡映我曾經親密關系中的很多問題。成長過程中,很少有人教過我們,在親密關系里,要和對方如何相處,又如何經營情感。
十一色性教育
親密溝通
溝通問題是最常見的,也成了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都覺得自己很會溝通,但是不管怎么說,對方都聽不明白,或者理解有誤,伴侶間的溝通常常會出現雞同鴨講的狀態,彼此不能理解對方想要表達什么,互動模式陷入一個僵化的循環,從而進一步導致親密關系出現更多的問題。一般有三種狀況:1.一方指責,一方回避;2.一方攻擊,一方反擊;3.兩方都逃避溝通,不作為。不管是哪種僵化的互動模式,主要的問題是一方或雙方對安全感、被愛和關注等基本的依戀需要沒有被滿足,伴侶間缺乏互相了解的感情互動,但是又在彼此期待。
現實生活中,伴侶間僵化的互動溝通模式不在少數,周圍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像個木頭一樣沒有回應,又或者一溝通就吵架。比如很常見的一個場景,妻子想要丈夫關心自己,給自己買禮物,然后妻子拐著彎地暗示:“我閨蜜她老公今天給她買了新款的口紅,還買了個包?!碑斦煞驔]有什么反應時,妻子的內心不爽快的火苗迅速升起:“你根本就不愛我,你居然對我的話沒有反應!”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此時丈夫也很無奈:“你一點也不體諒我賺錢辛苦,只知道和別人比較,買買買!”在這個場景里,妻子需要被愛,需要被看到,丈夫內心想要的是妻子理解自己努力工作的辛苦,但雙方都被對方表面的情緒所激發,而忽略了情緒背后想要表達的真實需求。他們彼此之間沒有在原始情緒上做溝通,而是在繼發情緒上產生了互相的反應。丈夫的反應,讓妻子感到不被愛的受挫感,于是,她產生了憤怒和語言的指責。事實上,憤怒和指責的背后是害怕失去,害怕兩人的親密關系不再那么親密,這是妻子的原始情緒。如果丈夫能夠了解妻子的擔憂,知道妻子對他的依戀需求,讓妻子感受到被關注被愛,那他們之間的反應模式就會發生變化,丈夫的回應就不再是簡單的敷衍,當妻子也能理解丈夫的辛苦,明白丈夫的需求,兩人的溝通互動就會轉向一個積極的方向。
伴侶溝通中的互動模式的影響是持續不斷地、雙向地改變對方的,而不是一個單向的改變。當伴侶雙方看到對方的原始情緒,看到情緒背后對依戀的真實需求,通過情緒引入更深入的內心世界,去傾聽,共情,給出回應,去學習和培養的良性的溝通表達方式,有助于他們創造全新的情感連結,改善親密關系。伴侶,是鏡映內在的過程,伴侶的溝通,在看見對方真實需求的同時,也是通過對方看到自己內在的依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