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音樂的認識啟蒙于小學音樂老師教我們跟著她的鋼琴一起練習哆喏咪發嗦啦西,還是母親為我們哼唱的搖籃曲,書本里寫過的音樂奇才貝多芬,喪失聽力之后還是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當時覺得音樂不是什么好東西,會讓人發瘋,會讓人著迷,會讓人不正常,千萬不要過分迷戀其中。但是如果唱歌好聽會得到老師的萬千寵愛,小學時有個小姐妹,嗓音很好,小小年紀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班主任的心頭好,大家一度認為她以后可能會當明星,后來的后來,我們長大成人之后,她并沒有走這條曾經給她帶來無限光環的音樂之路。而我這個普通人,被選入參加學校大合唱都能屁顛屁顛兒好久,永遠無法體會小小年紀的她在全校師生面前獨唱的那份榮耀和光榮。那時候流行的歌曲有《小螺號》《大風車》《雨花石》《讓我們蕩起雙激槳》《童年》......好吧,這大概是我青少年期對于音樂的最懵懂的認知。
初中的時候擁有了一臺復讀機,可以自己放一些磁帶聽一聽,記得是一些很老的旋律,比如《走過咖啡屋》《真的好想你》《心太軟》,聽不懂里面的情感,卻覺得旋律瑯瑯上口,放學的路上都會和小伙伴哼唱幾句,當時候有一個歌詞本,把一些經常唱的歌抄寫下來,閑的時候抱著小本兒一首一首的唱一遍。依稀記得全校活動的時候有個很好看的女孩唱了一首英文歌《you are my sunshine》,我現在都還記得那天下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她,于是開始聽了一批英文歌,在英語老師的帶領下,都是一些老經典,比如《my heart will go on》《take me to your heart》《yesterday once more》,英文歌有種難以言狀的美感,那時候誰要是能唱幾首英文歌簡直要被當成偶像了。當時開始流行CD,家里也有了DVD,可以放各種光碟,每首歌都有MV,邊聽邊看故事。光良的《童話》風靡一時,還有《隱形的翅膀》,一度被當作班歌來唱。以及《孤單北半球》《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我們的愛》,那時候喜歡聽歌,開始覺得歌里有故事有情緒,要么是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要么是痛側心扉的失戀,要么就是赤果果的表達自己的愛戀,而青春期的我們漸漸對一些情感有些朦朧的認知,心里也會有暗藏著一個喜歡的男孩,悄悄的守護著自己的喜歡,只可跟一二密友分享。那種心理滿滿的喜歡的感覺在歌里可以找到,那種喜歡你你卻不知道的孤單感在歌里也可以找到,15歲的我,喜歡的歌是那首《孤單北半球》,喜歡的人是一個手指纖長,打籃球很棒,經常考年級第一的白衣少年。
再后來,電視上開始出現《超級女聲》唱歌的選秀節目,喜歡帶方方眼鏡的周筆暢唱的那首《你愛我還是他》,也喜歡李宇春的酷酷的中性風在舞臺上跳恰恰《我的心里只有你沒有她》,全國上下掀起一場中性風,從發型到穿著,都有很多人模仿,我當年差點兒被理發師忽悠,剪一個李宇春同款。我開始追星,但是充滿了理性,最多買買海報啊,貼紙啊~ 現在想想能有個喜歡的偶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音樂的魅力會讓人沉醉其中,滿滿的都是情緒,聽許飛吉他彈唱的《那年夏天》時留下了淚水。原來音樂會讓人流淚啊!
到現在二十過半的年紀,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時候,覺得音樂是一種陪伴,在無所事事的周末,放一首《瑪卡瑞納》,跟著節奏一起搖擺,簡直不要太放松,一周的糟糕情緒,四面八方的壓力,統統拋開,享受此刻,就算身體晃的并不協調,別擔心,沒有人會看到,請盡情搖擺,屬于自己的時光,就應該放飛自己的靈魂。在這里要感謝一個非常nice的好朋友,她打開了我聽音樂的另一塊新大陸,以前聽流行樂比較多,在她的引領下開始聽比較小眾的樂隊,最先是認識了海龜先生,第一首是《男孩別哭》,節奏和旋律都很輕快,在音樂里釋放自己,身體都會變得輕快!今年的上海草莓音樂節也去聽了他們的現場,超級棒!后來還有新褲子,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超級市場,落日飛車,李志,謝天笑等,從搖滾,電子,民謠,再到后搖,徜徉在不同風格的音樂中,釋放著不同的情緒,或舒緩克制,或熱情奔放,或憂郁理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世界需要我們面對和承受的越來越多,我們要找到情緒釋放的出口,聽音樂和寫字都是宣泄情感的好辦法。隨著音樂讓本來就喪的心情,繼續喪,下沉下沉到極限的時候,可能會忽然間變得平和,音樂將你的心門打開,和你的情緒達到共振,不再控制和克制的情感,任它自己沉一會兒,喪一會兒,會非常放松。
音樂有時候像酒,這是我去了一次草莓音樂節的感觸,音樂和酒精一樣麻痹著孤獨而自由的靈魂,一大群年紀相仿的人在自己喜歡的樂隊舞臺下打call,搖擺,互不相識,卻在一首旋律中達到了空前的默契,這種感覺很神奇,有哪么多的酒可以選,你卻剛好和我選擇了同一種,時機巧合也好,緣分也罷,此刻我們被同一種酒灌醉,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我們脫離了現實,漂浮在云端,盡情的歡呼跳躍,因為年輕滿懷期待的喜歡都顯得格外耀眼!
音樂有時像藥,心理學上有種療法叫音樂療法,中醫五行里的宮、商、角、徵、羽,對應五臟脾,肺,肝,心,腎。宮,其聲漫而緩,其旋律清靜幽雅、淳厚莊重,在五臟入脾;商,其聲促以清,其旋律鏗鏘宏偉、高亢有力,在五臟入肺;角,其聲呼以長,其旋律朝氣蓬勃、興發舒展,在五臟則入肝;徵,其聲雄以明,其旋律明快愉悅、活力四射,在五臟入心;羽,其聲沉以細,其旋律蒼涼哀傷、深遠透徹,在五臟入腎。聽不同調式的音樂可以調節情志,調整五臟的功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
音樂也像時光機,活得越久越覺得能記住的東西其實是有限的,很多事情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時候漸漸變淡,褪去了當時的炙熱,只剩下模糊的影子,看以前寫的日記怎么也回想不起來,為何當時那么傷心。可是,當你無意間在街頭聽到某個熟悉的旋律時,記憶可能一下子被拉回到某個時空里,你記起了當時的一些人和事,以及你的情感,都被無形中記錄在你聽過的歌里。被時光沖淡的情感糾葛,可能被一首歌莫名戳中,句句扎心。比如那首《他不愛我》《趁早》《洋蔥》這些經典情歌,歌詞也可以算是毒雞湯了。
今年夏天開始關注嘻哈音樂,追《中國有嘻哈》,接受了少年的時候不喜歡的hip-hop,并漸漸喜歡上嘻哈音樂。嘻哈激動人心,代入感十足的,于現在的我而言非常的解壓,rapper們的堅持自我,獨樹一幟的個性真的是非常real,可能在成人的世界,做到堅持自我太難了,很多人面對生活都會做出妥協和退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變得不再像自己,最喜歡的是pgone,低調內斂的性格和嘻哈的律動有種難以言喻的反差萌,有才氣但卻沒有一些rapper身上的浮夸和張狂,不做作,不掩飾,不偽裝,pgone就是pgone,這個夏天,感謝有你!讓我重新認識嘻哈,接納嘻哈,并喜歡嘻哈!
夏日昏昏欲睡的午后,來一曲搖滾,你會立馬抖擻抖擻精神,全力投入工作;在經歷十幾個小時的考試之后,來一曲民謠,你會漸漸的放松下來,沒有什么大不了;在漫長的長途火車上,來一曲電子或嘻哈,陪你度過一段有趣的旅程,心情飛揚在路上。生活需要不同的調調,選擇一種基調,并沉浸其中,任心情徜徉~陶醉~
附送一張來上海后的歌單(都是心頭好)
1.后搖《Passenger's Log, The Unity Fractions》《Theme For The Oddmory Philosophies》《In an Eight Track Universe》The Seven Mile Journey,《It's Dark, It's Cold, It's Winter》Sleepmakeswaves,《lonely God》惘聞,《A Footprint of feelings》Moonlit Sailor
2.一些英倫風《Young For You》GALA,《So Young》Suede,《Don't Look Back in Anger》Oasis,《Fool's Day》Blur,《 Yourself To Dance》Daft Punk / Pharrell Williams ,《 Fake Plastic Trees》Radiohead ,《Five Hundred Miles》Justin Timberlake / Carey Mulligan / Stark Sands
3.風格不一的樂隊《New Drug》《My Jinji》《I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落日飛車,《男孩別哭》《Where Are You Going》《瑪卡瑞納》海龜先生,《再見杰克》痛仰樂隊,《原來》超級市場,《Orphans》cero,《normandy》Motorman,《comedy》萬能青年旅店 ,《路》隔壁團樂隊,《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my little airport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新褲子》
4.一些喜歡的人《梵高先生》李志,《煙霧彌漫(bouns)》《收斂水》《Hit the Rhyme》蛋堡,《喜歡》張懸,《被馴服的象》蔡健雅,《再見二丁目》《撈月亮的人》楊千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