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慧的第266篇原創文章
女性減肥找鄭曉慧
這是一個憂傷多過甜蜜的真實愛情故事。
男生A和女生B都是我的朋友。A從初一時就開始喜歡B,也能算青梅竹馬,一見鐘情。
起初B對A也是有好感的,跟A單獨出去玩過幾次。
那時他們都還在鄉下,也沒什么地方可去,又怕被人看到,就早上天剛亮的時候一起去附近田里散個步,等天亮了,也就各自回家了。
有一次,A騎自行車帶著B,很認真的對B說:我以后要買一輛汽車,開車帶你出去玩。
那算是朦朧的表白吧。但也沒有再進一步,因為很快要中考了,也因為家長老師發現了苗頭。他們那一年都沒怎么說過話。
中考結束,他們沒考進同一個高中。
女生B遇到了喜歡的人,開始了真正的初戀,然后又失戀,又戀愛,又失戀……情路著實坎坷。
但男生A一直沒放棄,默默的等待她、守候她,直到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輾轉幾個城市,一直沒放棄過。
但不管女生B是在最痛苦的失戀期,還是漫長的空窗期,卻從來沒和A在一起過。
我曾經問過女生B:他喜歡了你這么多年,對你也當得上情深似海。哪怕是塊石頭也該被捂熱了,為什么你卻從來沒考慮過他?
B這樣回答:
因為他喜歡的那個人不是我,是他想象中的那個人。
當初他也沒有十分了解過我,何況這么多年過去了,彼此一直在成長,真正的我他從來沒有看清過。
他心中千回百轉的那個人早就和真正的我沒關系了,是他在歲月里不斷的在想象中加工出來的幻想。
如果從來沒在一起過,他心中還能保有這個夢;我心中也會覺得有人這么喜歡過我,是生命中很美好的一件事。
這種感情就像肥皂泡一樣,美麗,但是易碎。如果我們在一起,馬上面臨的就是一地雞毛,幻想破滅。
現在,A和B都各自成了家,過著平淡卻幸福的生活。
不得不說,B是非常清醒和智慧的,正因為她沒有把自己代入A的想象,所以最終他們還能保證不錯的朋友關系。
《學經》里說:
世間疾病,凡知源起,自得其治。
其實追女生也一樣,沒有拿到結果,跟他沒有按規律做事有關。
那我們來分析一下,A用了18年時間,卻依然沒有追到B,他究竟什么地方做錯了,最后導致這個結果呢?
1.沒有去充分了解B的需求
在整個過程中,A的方式都是走深情路線:我對你有多好,多么的矢志不渝,多么的堅貞不移。
但這只感動了他自己。因為你做了什么,這是你的事,都和她沒關系。
從始至終,A都以了解B、愛護B的姿態出現,卻不知道在歲月中,B在歲月中早已不是當初他認識的那個十來歲的女孩了。
真正的B喜歡什么、想要什么,A其實從未了解過。
2.過早暴露自己的目標
愛情中需要坦誠嗎?當然。
但是坦誠絕對不是說什么話都要放在臺面上,說出來。
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好的結果,一定要學會察“時機”,在正確的時候說正確的話、做正確的事。
當一個女孩不喜歡你,而你卻總在她身邊以追求者的姿態出現,這種無法回報的愧疚會給她壓力,讓她對你有戒心。
A和B高中不在一個學校,那時候見面并不容易,而且B那時已經開始戀愛了,A卻在那時對B正式表白了。
就相當于:
A還沒有讓B看到自己能帶給她什么價值,卻讓B感受到,A是期望得到回報的,而這個回報B還給不起。
所以,B也有感動和驚愕,但下意識的反應卻是躲避。
3.沒有看見真正的B
靈魂的感應,一定是本我被看到。
但A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看見過B,所以和B是沒辦法產生深層鏈接的。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寫過: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意思是說:
圣人在觀察事物時,不事先加入自己的偏私之意,所以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不以一己之念替代他人想法,所以他人的思想能得以彰顯。
而A在和B相處的時候,心中有一個想象中的預設“B”,這也是偏私之意的一種,所以A沒辦法看到真正的B是什么樣的。
4.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年少時的萌動,之后其實是一個愛而不得的“執念”。
這個世間有無條件的愛嗎?也許有,當你上升到“使命感”的階段,也許會對某一部分不特定群體產生無條件的愛。
但絕不是在愛情里。
我年輕時曾經特別在意,別人為什么喜歡我,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還是因為我的什么條件。如何才能確定一個人是喜歡我的內在,而不是因為某些條件呢?
后來才認識到,其實一個人是不能分裂的來看的,長相、學歷、資源、對事物的看法,這一切組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而愛情,是兩個相似的靈魂之間的同頻共振。
并不是每一對愛人都能終生保持同頻。如果有矢志不渝的愛,只不過是兩個人的成長速度恰好差不多而已。
說A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因為他要找的不是和他同頻共振的人,而是虛無縹緲的一個影子。
這個故事講完了,雖然沒有一個大團圓結局,卻也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所謂智慧就是“知其因,修其果”,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然后根據你想要的結果,來修正現在的行為。
其實不管談戀愛也好,找客戶也好,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
舉個例子。我們在談客戶的時候注意這些,能夠提高成交率:
1.多發問,找到客戶真正的需求
很多人銷售,一上來就說我的產品有多好多好,那都不重要的。
真正好的銷售是你剛好需要,我剛好有。簡單來說,就是“你有病,我有藥”。
所以銷售的第一要義是多發問,先問清楚對方的需求,再對癥下藥。
2.不要太功利,先提供價值,再提供價格
不要一上來就推銷,客戶容易有戒心。
問清楚客戶需求之后,先提供價值,針對客戶的需要,告訴他你能幫他解決什么問題。
價值沒出來之前,不要談價格。
3.不要帶著偏見談客戶
不要一見客戶就先給客戶在腦海中下定義。
只有清凈無波的水才能照出不變形的臉,只有空無的心才能聆聽到真實的對方。
執著于自己內心的念頭,很難理解別人真正在說什么,更不要提別人的畫外之音了。
4.要有清晰的用戶畫像
你一定要認識到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的錢你都能賺得到。
商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你先要清楚自己能解決什么人的問題,然后專注把這些事情做好。
用戶畫像越清晰,成交率就會越高。
(xhlinling
我是你的女性減肥顧問鄭曉慧,減肥的相關問題,請私聊鄭曉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