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發起了重讀李笑來活動,這么有意義的事怎能少了我?本周我學習的是李笑來“速成”一章,我想分享我學習的過程和收獲,一來作為一個記錄,為下一步更好的學習打基礎,也是一個與大家交流的過程,希望能提寶貴意見,如果僥幸還能引發一點思考就足以讓我歡心鼓舞了。
我首先把周二、三、四發所有的問題看了一遍,邊看回答邊記錄,把每一條知識點都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習、工作實踐相結合,形成改進清單,落實到實際應用。在看正文之前,用語音進行一次完整的回顧,來預測正文內容,猜測李笑來會用怎樣的邏輯描述這個問題?事實上之前看過卻完全不記得了。
一、“預測”正文內容
速成是學習一個新知識的方法論,最核心的概念是最少必要知識,然后就是踐行。其他腦中仍然是一片空白,需要借助文字記錄來梳理、回憶,這讓我更加明確我們無法通過讀一遍就能很好地吸收,需要增加一個痛苦的回顧過程,才能有好的記憶效果。以下是對照筆記回顧的:
有幾個關于學習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我們都以為,要打好基礎才可以開始,其實不是。只需要知道最少必要知識,繼而開始行動就好,在行動中不斷的去鞏固這些知識,如果不用不反饋,知識很難掌握,只有做才能夠更好地學。
第二個誤區是我們總是停留在舒適區練習,做自己擅長的,那樣無法進步。
第三個誤區是我們傾向于各種拖延,如不斷收集資料卻不去看,癡迷各種工具、各種方法論,怕自己做得不好,一直不去做。
實際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
首先是面子問題,這樣我們只需要認識到面子,現在不丟面子,將來就會丟更大的面子,還不如現在痛苦一點。
第二是無法堅持,原因之一是沒有正向反饋,正向反饋需要在實踐中得到。在同伴的督促下共同成長可以更好地堅持,當然堅持最重要的一點還在于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重大意義要從戰略角度思考是否值得做,稻盛和夫做一件事會先想清楚為什么去做,一旦想清楚,就會全力以赴,當初81高齡接掌巨額虧損的日航就是這樣做的,他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為什么要接掌,有什么動力去做這個事情,當他想清楚要為這些員工謀福利的時候,他就真正的接受這些事情,干勁滿滿,利他之心感染了所有人,日航在他接掌后一年就扭虧為盈。
第三點是挫敗感,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牢記長期的概念,多想想十年之后的我們。當我們明白在任何陌生領域,我們都會表現得嬰兒學步一樣步履蹣跚,就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了。
最后老師還建議我們每天固定的時間做一些困難的事情,如果有挫敗感,再做一些擅長的事情,尋找成就感,通過每天的積累,不斷提高自己。
二、讀完正文后的補遺
正文邏輯很清晰,快速成功不可能,快速入門可能且必要,以PPT的最少必要知識(MAKE)是簡潔和留白為例,引出最少必要知識,人與人之間硬件差距很小,關鍵在于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就是我們的認知。然后又講了幾個例子,開車的最少必要知識是慢,如果學英語的目的是天天用英語來獲取第一手信息,將會提供很大動力。對于有人說學英語沒有環境,他舉了一個很形象的類比——沒有廁所就天天堅持不小便了嗎?又講到學習專欄的最小必要知識是元認知能力,提高思考質量,認知到了這個知識之后就去行動,然后在行動中不斷改進。進而他講了學習的兩個阻礙,第一個是以為自己一上來就可以做得很好,這一點用孩子學步的類比來解答,第二點是面子問題,這需要我們調用元認知,拋開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上。學習一切技能的必須過程是,要盡快開始這個過程,并盡快度過這個過程。還提到幾個概念,執行力強不強的關鍵在于,在做的不足夠好的時候,能不能持續的去做?另外,進步和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我摸索出一個增強內化的專欄學習方法。即:聽完之后一定要進行梳理,無論是用文字還是語音(最好是語音)復述一遍,然后再讀正文,看看他到底講了什么問題,講了什么方法,用的什么邏輯?通過這種方法,我來對比我復述的東西,可以明顯地找到自己的差距,這中間的差就是我不知道的東西,就是需要我加強的地方。
三、我的差距
李笑來論述時事例豐富,類比形象,有力地證明了他的觀點,循序善誘,讓人一步一步無法抗拒其觀點,論據充分。
內容上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中改進上,這一點沒有意識到,因為自己沒有快速入門的經歷,因為不相信,不知道,所以很難做到,想做到必須堅信。
行動上要從寫作入手,把注意力放在改進上,多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