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上海,可是心里卻是一團糟糕。上次來上海是去年的十一月份,大四的實習沒有看待的那么重要,反而卻充滿了勇氣,充滿了希望,在實習崗位上干了四個多月。雖然不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崗位,但是總的來說也不討厭,所以在實習的時候很多事情也沒有相到,過得甚是自在。
實習過后回去學校,畢業的相關事宜做好了,回到家中利用兩個月的時間考了駕照,現在又來到了上海,可是心里卻充滿了畏懼,有對未來的畏懼,有對社會的畏懼,反正就是各種怕,各種考慮!我一直以為是在家中待得這幾個月讓我不知道社會,或者說是徒增了好多煩惱的吧。畢業已經24歲,自己并不著急,可是父母那邊已經著急的不行,經常給人家說讓人家給我找男朋友,找工作。經常讓我以 ,工作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沒有如父母的愿望罷了
現在來到上海的我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那份勇氣,看哪個單位都覺得自己望塵莫及,哪個崗位看看要求都覺得自己不行,不好的自己又不太能看上,這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吧,輾轉反側想了幾天,才知道,其實自己的害怕更多的 源于自己的無知,大學里沒有學到什么拿得出手的東西,這大概就是自己最悲崔的地方了吧。
細細想來,的確是這樣,大學中,大一入校想要改變自己,積極的在班級中競選,最后當上團支書,參加編輯部,參加辯論隊,整天混跡在社團中,參加各種活動,只為了改變自己以前不說話略微內向的性格。無意中大一拿了一個國家勵志獎學金,這應該是對大一最好的解釋了。大二的時候,在微信公眾平臺剛剛興起的時候,一個月幾百塊錢做簡單的微信編輯,這一做做了一年,中間從未間隔。大二做了編輯部的副部長,但是卻沒有怎么管過這些事情,在微信上付出了一些,大二后半年參加了學院的就業辦,創辦了就業辦的微信公眾平臺,后來沒有看得住自己的成果,讓同宿舍在就業辦的舍友竊取,說竊取嚴重了些,也就是些小女生耍心眼的事情,把我創辦的微信平臺歸功于她名下,而我由于這些也退了就業辦,再不想有什么往來,我做的最不道德的事情應該就是把就業辦的微信平臺密碼設置成了我的名字,用我的身份注冊的。大三跟著原來做微信公眾號的人做微信平臺,包括舉辦一些活動,參加交流會,講座,為小型企業定制微信平臺。在這一年七十我收獲還是挺多的,大四就是實習,什么都沒有。回顧大學,才想到到現在之所以緊張害怕迷茫的原因是自己在學校中 并沒有學習到或者掌握到一門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才讓自己現在覺得什么都行,有什么都不行。讓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辦
在這里我也還是覺得,并不適合在家中待的太久,否則家里可能會把你的勇氣給抹掉的。反正我是這個樣子的,我覺得我不能在家中待得時間太久了。不然我會丟失掉我所有的勇氣,不知所措錯,正如現在的我,被能力限制,被勇氣限制,導致現在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