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強離婚事件仍在持續升溫,仿佛頃刻間,媒體的畫風就從洪荒gril切換到了寶寶別哭。從各大門戶網站、微博、到微信再到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關鍵字襲來:王寶強、馬蓉、宋喆、出軌、離婚、抓奸…
在各種媒體里,各種帶“王寶強”三個字的爆款文里,大家極盡所能各抒己見,各種段子,各種圖片,你方唱罷我登場,人人瞪大了眼睛,期待更新更猛的料。 縱觀媒體,在絕大對數都引用了寶強微博聲明里的下面這一部分。
然而卻鮮少有人截用微博聲明里的最后一段話:
“王寶強離婚,資深家事律師教你漲姿勢”、“王寶強婚變和世紀老人的黑鍋”、“王寶強離婚聲明:一個鄉鄙野夫的野蠻復仇”,等等帶有王寶強離婚或婚變字眼的10萬+的爆款文舉不勝舉。甚至王寶強微博頭像照片換成了印度神猴哈奴曼,也被拿來大做文章。
馬蓉那條“欲蓋彌彰、善惡自有真相”微博里接近一百多萬的謾罵回復;“捉奸照”;貼孩子照片,檢驗孩子DNA等等話題更是舉不勝舉。吃瓜群眾紛紛出動,扒底的扒底,批判的批判,同情的同情,好不熱鬧。
在這個事件里,無數聲音的疊加和擴散,使其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至于輿論的導向對于事件本身和當事人及其親人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和群情激奮的看客關系不大。
“傻根”要傻眼,他只是以一個被出軌丈夫的身份發表了一篇聲明,卻是“驚起蛙聲一片”。拋開明星的身份,如果寶強僅僅是路人甲或者路人乙,這次的事件還能被如此多的庖丁如此扒么?還能引起大咖們的撕逼么?
媒體們緊抓熱點,從道德、倫理、法律等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停地寫、評論;一眾看客在各種平臺罵了,發泄了,甚至有人沒在微博上力挺寶強也引來罵聲一片。
陳赫說:“不說話不代表不關心”。
對啊,關心一個人,方式有很多種。如果真為寶強好,無論是媒體還是網民都該給寶強他們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他有足夠的理性去處理這件事。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
地鐵上,一小孩吵著想玩旁邊帥哥的土豪金iPhone 。媽媽無奈跟他說“小孩子不懂事,你能借他玩下么,一會就還你 ”。
帥哥沒同意,小孩哭得更厲害了。
這帥哥的行為引起了車上群眾一邊倒的譴責。
一妹子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白色iPhone遞給那小孩,鄙視地對帥哥說:“玩一下還能玩壞啊”。
剛說完,小孩重重地把手機摔在地上,哭道“我不要白色的。”
這時候,再傻眼,也遲了!
每個人的成長方式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王寶強是一個農村走出來的草根明星,在娛樂圈這個染缸里摸爬滾打數年,仍然保持著率真耿直、淳樸善良的寶貴品格。
他發出的引起軒然大波的這份離婚聲明沒有撕逼,也沒有過分激動的情緒,僅僅是個被出軌的丈夫陳述客觀事實。
況且寶強鄭重說了:“懇請念及兩個年幼兒女和雙方年邁父母,盡量給予我和家人一些私人空間。”
可我們從網站、微博、到微信再到朋友圈,完全沒有給寶強一點私人空間的覺悟。
尤其是對離婚聲明持批評意見的,大可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咄咄逼人,慷別人所慨,強別人所難。
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馬蓉們不計其數。這款馬蓉,不過是天時地利人和盡占,我們一眾看客實在沒必要群情激憤。擦干口水,該干嘛還干嘛。
如果法律最終給不了寶強一個公道,到那時,我們再前仆后繼,發揮輿論的力量,也不遲。
輿論不是法庭,而你我也不是法官。
所以,必要的時候,請閉上嘴,給別人適當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