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把所有待辦事情丟進碎片清單中,目的是利用適合的時間(碎片時間)再去思考它,做計劃,處理它,最終形成第三張清單—每日任務清單。
如何優化時間段?
——通過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來優化。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讓人改頭換面的起點就是先早起,用早起倒逼早睡。
起不來怎么辦?在堅持一周后,我遇到了第一個早起瓶頸期,起不來,要么起來困得要死,直到通讀這本書并按照方法實施了一次,沒成功!第二天繼續堅持并優化,成功了!
早起后干嘛呢?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能會覺得無所事事,甚至焦慮,沒有一點收獲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別擔心,根據時間段清單列一張屬于自己的晨間清單吧,然后依次去做,當一項項任務被劃掉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想想就愉悅。
晚間的時間應該如何利用
重新思考晚間時光的意義,不用再去追逐效率,但也不要讓自己放縱在“高大上”與“三俗”之間,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
陪伴家人,放松,準備第二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中準備第二天是最重要的,這時就可以給自己列一份晚間清單: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逆習”思維,培養習慣為什么堅持不下去?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只所以三分鐘熱度,在于更容易陷入即時滿足感,比如看到自己鍛煉一段時間瘦了就松懈了,看到一些好的書單買回來就好像自己已經讀過了。
當我們談談堅持某種習慣時,堅持的并不是結果,更不是當下的結果,而是正確的過程。在培養習慣的道路上如何抵御在外的各種誘惑,我們要談的,不是“堅持”“堅持”“夢想”“意志力”等“高大上”的詞,而是“屏蔽刺激”“減少干擾”之類的具體行動(下一篇會講到)
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習慣
聰明的堅持著在探索嘗試期努力的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順大流跟別人一個樣子,在“一棵樹上吊死”,明確自己的目標,發現更可能成功堅持的行為。
最后,還有打卡和晨間日記,也是這本書推薦的比較可行性的有效方法。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作者的觀點:
要有勇氣結束今天,新的明天才會到來
最好的行動就是開始行動
談堅持,堅持的并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堅持練習正確的步驟
想改掉舊習慣應該要更積極的行為去替代,而不是“不做什么”
……來自二胎寶媽的閱讀筆記,希望對看到的你有所啟發,歡迎評論交流,你的打賞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