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unny陽婧婧
從Impossible到I‘m possible;成長,長成為自己的樣子。摘自古典老師書籍《拆掉思維里的墻》,時至今日,仍舊覺得非常的有共鳴。
2年前因為一段特殊的經歷,逼迫自己不得不修心,大量買了文化類,語言類,思維類,身心靈類等書籍,而《拆掉思維里的墻》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修心,是意識,是思維模式,是心智模式,更是身心靈的成長。
古典老師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用的理論,一一介紹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幾個問題:如何告別安全感奴隸、如何成就有趣的生命、如何通過心智模式影響命運、怎么看待成功學、如何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如何從受害者變成掌控者、如何實現自己的幸福等。
一、告別安全感的奴隸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原來是安全感的奴隸。
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意識到自己是安全感的奴隸。
我也曾十分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和自己構建的職業幸福感當中,樂意給身邊缺乏能量的朋友指點和幫助,熱心且好為人師,那時候覺得一切都很美好,充滿希望。就這么不切實際地過了好幾年,直至真正經歷了第一段感情的破敗,接受了諸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個世界失去誰都不會停止轉動”等觀點;工作中結識到了第一個敲醒自己的前輩,認識到"陽婧只有知識,沒有文化,教學生涯不能走得很長”、“陽婧并沒有真正的主見”、“陽婧格局小”等問題;生活圈子中遭遇了親朋好友建議考事業單位,購房買車,這才讓我陷入恐慌,每日變得惴惴不安。
1.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會成為哪種類型奴隸
① 房奴
② 職業安全感奴隸
③ 愛奴
2. 將自己捆綁成為這樣的奴隸,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① 成為房奴,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為了消費安全感,不得不典當自己的夢想,典當自己最快發展的時光。
② yesbuter大多為職業安全感奴隸,他們喜歡玩“yes,but...”的游戲,被囚禁在安全感的牢籠中,放棄了有意義的生活、學業和事業,就這樣被幾個信念囚禁一生。
③ 愛奴大多愛打著愛的旗號傷人、自殘、犧牲,他們認為這是愛,但并不是,那是恐懼。
3. 如何提升安全感
① 小范圍地冒一冒險
② 遠離那些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
③ 珍愛生命,遠離恐懼
④ 做一個恐懼保險箱
⑤ 做成功日志,你就成為牛人
⑥ 面對恐懼,觸底反彈
二、 讓有趣的生命撲面而來
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生活中,總存在這樣的兩類人。一類人,不管你興致勃勃地給她提出什么有趣的建議,他們總是會冷不丁地給你潑一盆冷水,說道:“我去過,我也嘗試過,沒什么意思。”另一類人,他們的生活中卻總是充滿了攝影、寫作、跳舞、音樂、旅行,他們好像每天都好奇心十足。第一類人,我們稱之為“沒興趣一族”;第二類人,我們稱之為“感興趣一族”。如果是你,你愿意成為哪一類人?
如果你選擇成為“感興趣一族”,那么在此認可你想成為“有趣之人”的追求。那么,弄懂“有趣之人”與“無趣之人”的區別是什么必要的。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有趣的。有趣的(interesting),來源于拉丁文詞根“inter”,在......之間,后面加上了表示最高級的詞綴“est”和代表當下的“ing”。這仿佛在告訴我們,有趣的狀態就是你以最高級的形式投入當下的事情之中去。也就是說,當你真正完全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去時,不管這個事情多么簡單卑微,你都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1. 什么是“無趣之人”與“有趣之人”
① “無趣之人”,往往不是無能之人,而是無膽之人。
② “有趣之人”,是敢于投入的“感興趣一族”。
2. “無趣之人”與“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區別是什么
① “無趣之人”的心智模式:
冒險→擔憂→成功→更大擔憂
冒險→擔憂→失敗→恐懼
②“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
冒險→投入→成功→收獲
冒險→投入→不成功→樂趣與智慧
3. “無趣之人”與“有趣之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①? 不敢投入的“沒興趣一族”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進入當下,他們從來沒有感到過樂趣。他們無法從任何東西中獲得樂趣,自然也就無法對什么都感興趣。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開始用“不感興趣”來搪塞時,生命也開始對他不感興趣了。
②他們的樂趣來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已投入后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才是無條件的。“有趣之人”對生活保持著極高的投入度,全力擁抱,生活也會擁抱他。
4. 如何持久堅持自己的興趣
① 長久來說,只有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興趣,才是不會消退的興趣。如掙錢比較容易被滿足,而追求自由、智慧或者幫助更多身邊的人這樣的興趣就只能慢慢接近。
② 尋找那些不能夠被滿足的深層興趣,比如愛、成長、超越自己、快樂、助人、寧靜......它們會讓你幸福得更久。
三、 如何通過心智模式影響我命運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女人覺得丈夫有外遇(構建一個老公出軌的世界模型),于是越看越像,天天一跟二查三套話。半年下來,她的丈夫終于想通了:原來不出軌,成本是一樣的!反正家也不像家了,還不如找一個!于是女人的預感成真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心智模式影響命運的故事。
1. 心智模式的定義及來源
定義:
所謂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并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
來源:
① 自然世界,我們對于外界的直接體驗。
② 概念模式,我們從別人那里獲得對于世界的間接體驗。
③ 推論和歸納,我們依靠推理形成的結論。
2. 心智模式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① 我們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我們想看到的那一個部分。
② 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們腦子里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③ 我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模型,然后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
④ 一切真實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式都是實在的世界。
⑤ 在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壓力與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模式。
3. 如何看待我們的心智模式
仁者見仁而得仁,智者見智而得智。我們是自己生命的“巫師”,我們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幻想世界,然后在現實中讓這個幻想慢慢實現。
你每天給自己許下什么諾言?你腦子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那些比你更加幸福的人,他們的腦子里面又安裝著什么模式的心智模式?如果有機會,你可以跳出這個模式,安裝上更好的心智模式,你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① 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智模式。
② 成為自己生命的“巫師”。
③ 拆掉思維里的墻,改變我們的世界。
④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我們卻能改變對于我們過去的看法。
4. 關于心智模式的幾個觀點
① 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腦內部程序。
人們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其實優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② 心態來源于心智模式。
好壞心態的背后,是關于世界的不同假設而定的。
③ 每一個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
不同身份,思維方式不同。道可道,非常道。
④ 心智模式無所謂對錯,只有是否有效之分。
⑤ 努力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一個大方向。
⑥ 給自己制作長遠而詳細的職業規劃不見得就好。
對一生進行充分規劃永遠都是一個好想法,但一定要記得寫下來的時候要用鉛筆,而且手邊還要有塊橡皮。
⑦ 你如果是金子,你的常態不是發光,而是不發光。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到一定程度,才會成為發光的金子。當你被挖掘出來,你要經過很痛苦的碾磨、沖刷、浸泡,要讓你身上的雜志,不好的習慣、污點被熔掉。然后還要成型、打磨、拋光,最后才成為很有價值的發光的金子。
這已經不是一個三顧茅廬的年代,今天的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響力。
⑧ 只有當自己全力投入的時候,才會從工作中獲得快樂。
5. 如何超越我們的心智模式
我們常年持有的心智模式,就好像魚生活雜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覺。我們需要看到兩個世界的差距,有了差距體驗,才會開始慢慢地對想象的世界有所察覺,這是后知后覺。
這樣的經歷越來越多,我們就能很快意識到這些差距,能馬上作出反應,這叫當知當覺的醒覺。
最后我們終于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提前替換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選更好的模式來應對,這個時候我們就先知先覺,開始自我超越。
心智模式升級的必經之路:
混沌 - 察覺 - 醒覺 - 超越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