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點回顧:
1.1自我領導:要做那些事、不做那些事?
具體方法:組織四問
1.2自我管理:四象限法則,那些事優先做?
具體方法:目標分解。
通過記錄,認知到自己每天可以吃幾只青蛙,然后在安排任務量和優先順序。自我認知過程。
1.3如何解決難點問題:abcde法則
具體方法:打斷記錄,反思,下一步行動
切忌貼標簽,放大到理論高度,越接地氣越實用才能改進,著力于解決問題。
2.運用
經典案例:買手機無果,還讓重要事項都沒做。
自問
2.1.到底要不要做?
破屏會觸電么?資金分配夠么?動機是功能不夠用,還是外觀丟人?
其實沒想清楚。
2.2如何做?
挑的時候,外觀、性能、價位。我如何選擇?
網評:碎屏、發熱。
我能接受這個風險嗎?
何時下手?那個渠道價最優?
打算花多少時間,什么場景最適合干這個事情,看的時候,如何在海量評論中找到有用的。
什么時候去實體店感受下,去的時候關注價位、實際演示時,我關注那些性能?如何比對?
其實我都不清楚。
類似很多生活小事,我都不知道如何處理,習慣了不做決定,聽安排,而且覺得別人都是對的,我自己不行的慣性思維。
3.總結
3.1復盤時,客觀看待,那個環節出問題,彌補對應技能,任何技能都有方法可以訓練。
不管是判斷力、決策力、執行分解、自我改進、信息搜索。這都是能力缺失。
注重感受但不沉迷感受,專注用可落實小行動來解決問題。
3.2記錄做事情流程和方法,不僅是培養自己自我梳理和迭代能力,更要做好留檔,在自己情緒低迷陷入無意識行為重復和強迫時,幫助自己走出原地打圈的行動指南。
我以前認為那些記錄會限制我的創造固化我的思維,如今我發現,不僅不會,而這樣呈現方式其實是收集素材過程更利于自己發現與創造。
3.3大腦做處理,不做存儲。
任何事經過二次創造:頭腦模擬一遍,實際行動做優化調整。
通過書寫記錄,幫助自己做情緒清空,做事很輕松,沒那么大的焦慮感和無力感。
而且我也接受了我最近只有一個青蛙事實。不攀比。
通過復盤,不在一味否定自己,而是開始專注找到解決未達成原因,學會客觀看待事物,而不限于評判(對已對人對事均適合)。
4.最近變化之一
開始寫讀書筆記,寫出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方法,并不斷復習,優化,努力找到最快最有效的辦法,而不是看過之后激動完了什么都沒留下,以前學以致用的狀態又開始在我身上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