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今天看到的新聞:
有一個北京的朋友買房,賣家報價728萬,買家從7點半砍價到夜里11點半,最后745萬成交…
是不是看著像個笑話,但是如果站在買家的角度想,是不是感覺人生的桌子上放滿了“杯具”。
最近一段,北京的房價又開始瘋長,其實北京的房價上漲一直都沒停過,據某房地產協會的房價行情顯示,北京房價已經連續17個月環比上漲。甚至,一家距離北京300公里的新樓盤連夜漲價近2000元/平。
北京的房價到底還正不正常?這樣的瘋漲所為何來?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不在北京生活的朋友也建議看看,也許會對你的買房投資有所幫助。
1、房子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汽車這些大件,還是手機這些小件,最近十年來價格趨勢都是在下降的。但是唯獨房子,并且是全國的房子,都在蹭蹭蹭地往上漲。為什么同時商品,唯獨房價一直在上漲呢?
這背后其實有一個最樸素的價格原理在起作用:供求關系。房子的供應和汽車手機是大不一樣的,北京的手機短缺了,可以從廣州運手機來補上缺口;但是,北京的房子短缺了,誰也沒辦法把廣州的房子搬過來去補上缺口。這是第一點,房子不能像其他的商品一樣人為地對供應進行隨意調整。
另外一點,最近這十幾年,北京的人口是不斷的凈流入的,人口不斷增加,買房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誰想留在北京總要有地方住不是。但是,北京就那么大,能建房的地就那么多,況且這幾年政府一直在控制住房用地,一方面需求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供應卻沒有按相應的速度增加,房子供不應求,房價自然會不斷上漲。
如果供求關系得不到改善,理論上來說,北京的房價會一直上漲。
北京房價瘋漲還有一個原因:房子這東西不僅可以是消費品,還可以作投資品。房子不像手機,手里有一到兩個手機,夠用就行;但房子不是,它天然地具有保值乃至增值功能,所以,在房市中,不是滿足了大家的居住需求供求就會平衡,只要有足夠的錢,大家會買完第一套買第二套,買完第二套買第三套,甚至像吳曉波說的:十多年來,我每年都會買一套房子。
北京的房子本來就供不應求,旺盛的投資需求,更加劇了這種畸形的供求關系。從這個角度說,北京的房價瘋漲是挺正常的,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2、房子是一張“船票”
經濟學家馬光遠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北上深廣的房子,實質上是一張分享城市公共資源和福利的船票。對,房子不僅是你吃飯睡覺的地方,更是登上“北上深廣”這條大船的船票。
之前和一位大學同學聊天,他說:北京這地方,就像是一個“超級游樂園”,里面有各種好東西,但是只有買了房,才算是拿到了“進園的門票”。那些買不起房,只能在門口干看著,但是瞅十分鐘可以,誰能站在游樂園的門口瞅十年?
我這位同學的話,和馬光遠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
前幾年,北京的五道口曾曝出“10萬一平”的天價學區房,眾人大呼,五道口被稱作“宇宙中心”。現在,北京10萬一平的房子絕不止五道口一處,再過十年,考慮到貨幣的增發速度,20萬一平的房子在北京應該也很常見。
經常有人問:北京的房子為什么死貴死貴的?一句簡單回答:北京就是宇宙中心。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城市像北京這樣,集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醫療金融等多個中心于一體,在北京買套房,孩子就有機會享受全國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這種超級中心,對任何人來說,都有極大的吸引力。
都說北京的交通擁堵霧霾嚴重,如果孩子能上清華,別說吸霾,就是讓家長們“吸毒”也愿意。
在北京買房,你不光是在為那一堆磚和混凝土花錢,更是在為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買單。
3、買房“三看”
上面咱們說了,買房,本質上是在買一個“生活環境”,所以如果你要買房,我建議你從三個方面去看:
(1)教育醫療環境。古有孟母三遷,今有10萬學區房,一個教育條件好的房子,增值空間會大很多。醫療條件可能對年輕人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就會考慮進去,況且誰不會變老呢?
(2)交通環境。交通條件對房價的影響太明顯了,地鐵口的房子明顯要比非地鐵的房子高一截,即使不投資自己住,出行也方便。
(3)周邊配套設施。人買房子不光是為了住,更是為了生活。如果周邊超時等各種設施都不齊整,就要慎重考慮。甚至你要考慮你的鄰居,一個高素質小區和一個低素質小區那也是差了去了。
4、到底要不要買房
一個核心建議:如果剛需就買,如果是為了投資,建議慎重。中國很多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房子是沒有多少投資價值的,甚至未來崩盤都有可能。
請記住一句:一個城市的房價永遠和這個城市的吸引力成正比。你要投資的那個城市有吸引力嗎?它是全國或者某個區域的中心嗎?它在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嗎?
如果你準備買房投資,建議你一定要全面分析一下這個城市的“吸引力”。
5、在北京買房有希望嗎
很多北漂都會在心里問自己這個問題:在北京買房有希望嗎?說實話有時候我也挺悲觀的。不過我有一個老鄉,我們同一個村的,沒上過大學,在北京混了十幾年也有車有房了,人家能做到,自己為啥就不能試一試呢?(這句話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陳述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