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么快今天就是自由寫作空間是最后一次交作業了,我還在云南旅行的路上,第一次嘗試用手機打那么多字寫文章。
一、當初為什么會報名自由寫作空間
坦白講,報名自由寫作空間前我猶豫了蠻久的,原因是雖然我欣賞馮蕊,也覺得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她作為寫作老師的深度和高度還不夠,可能不足以滿足我的需求。
后來為什么決定報名?第一,我從大三開始關注馮蕊,認為她是一個走心、踏實、熱愛分享、懂得反省自己、不斷要求自己學習進步的人,關注她兩三年來很信任她,也想借參加寫作班和她產生更多互動;第二,我知道馮蕊是自由職業者,我交這份學費也是想支持她做事業,希望她可以更好地在市場上生存下去;第三,當時我還在做社群運營的工作,想看看馮蕊是怎么做課程運營的;第四,我來上這寫作課,絕對不是只學寫作知識,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觀察學習到其他東西。
二、對自由寫作空間的建議
1.可以設置分階課程
在報名之前,我以為自由寫作空間會再細分成初階班、進階班,結果進來之后我才發現大家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沒有滿足我渴望和高手切磋過招的需求。(這個不怪老師,是我自己一開始沒多看幾遍報名文章)
從體驗感來說,如果寫作水平差不多的人在一個班,他們可能會有更多共同語言,可以討論交流同樣的問題,老師講課也更有針對性。建議老師可以在下次征集學員時,讓學員交一篇文章好提前了解學員水平。
2.欄目固定化
為了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老師有安排#Rita來問你來答#的互動,但我印象中這種互動是偶爾、臨時性的,給人一種隨意的感覺。建議老師以后可以設置比如每逢周幾,大家一起在群內互動答同一個問題,這樣也能增進同學間的了解,發揮自由寫作空間的社交屬性。
3.加強引導性
雖然開了石墨,周一到周五分享一篇佳作,還鼓勵學員每日在寫作墻上寫作,但我感覺每天認真看佳作的人并不多,而寫作墻好像也只有在一開始比較有熱度。群里明明可以就一篇佳作展開討論分析,形成更加積極的學習氣氛。
寫作群里可以召集志愿者(可從平時群內比較活躍的小伙伴中挑選)來做氣氛引導的事,老師就像班主任,志愿者就像班干部一樣。
另外我很好奇一點:雖然老師說需要她點評作業就主動找她,每個同學也一定會有至少一次點評的機會,但群里七十幾個學員,有多少個會把每周的作業都找老師認真修改呢?每次群語音點評作業時,老師都會說下本周的作業提交率,我印象中沒有一次全勤,有時候二三十個學員一周都沒有交一篇作業,可能因為自己做過社群運營的原因,我看到這個現象覺得還蠻不好的,會給其他學員留下一種:這個群的學習氛圍并不是很好,老師也管的不嚴的感覺。
報名寫作班的人,毋庸置疑是想提高寫作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有的學生你推他一把他就會改變。所以我覺得老師也可以考慮每周連一篇文章作業都不寫的學員,可以設置懲罰措施或者退學。
以上都是些不成熟的小建議,自由寫作空間當然有做得好的地方,只是因為我還在外地趕路,所以暫時把馬上想到的東西先寫下來,以后再想到我會再更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