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警方披露的資料來看孩子10歲,跳樓只是因為父親不讓看電視,因一時之氣為反抗父親的教育而選擇了跳樓。消息一出大家議論紛紛,有說父母不懂溝通導致問題產生,有說父母定規則不能太早的。當然我們大家更多的是惋惜和反思。
面對這個事件我感覺這件事情即使偶然,也是必然。教育不是一時之功,而是父母在這十年內不停的跟孩子互動,最終不讓看電視成了激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盛怒的他選擇了一個不適合的方式跟父母溝通。
前一段我在十二中講座的時候,曾經對孩子們做了一個小調查我問他們和父母之間最大的困擾是什么,在坐的一百多個孩子一水兒的回答:我父母不聽我說話。他們不允許我說我的想法,我說了他們也不聽!
當我問及:“父母說的話讓你不開心了,不滿意了你怎么辦?”大部分孩子說忍耐,不滿意也沒有辦法啊,說的太多了父母會揍的,或者批評的更嚴重。有些孩子則說和他們吵,跟他們打。
尤其是一個小孩讓我印象非常之深刻,一個不算瘦高的男孩說:我跟他們打,他們不尊重 我,為什么我要尊重他們呢?
其實反觀警察披露出來的案例,這個孩子也在反抗,也在和父母打,也許因為他打不過,所以他選擇了傷害自己,來反抗父母的管教。
2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十年養育,卻不及看電視重要嗎?一定不是的,而是對孩子來說,過去情緒的積壓無法得到舒緩,借由這個事件突然發泄了出來而已。
從孩子的生理角度來說,10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處于青春期早期了,這個時候他內心的不安分激素其實是在逐漸越來越多的,只是父母還是把他當成了曾經那個乖乖承受的孩子,父母可能觀察孩子身體和情緒的眼光并不敏銳。
從孩子的心里角度而言,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一言不合就跳樓的,而這個孩子不懂得處理自己的憤怒和表達自己的憤怒。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根本不讓孩子有情緒,也經常會故意忽視孩子的情緒。這也并非家長的錯誤,因為很多家長從小被教育的就是不可以有情緒,我們的情緒是內隱的,而不是外化的,等到我們有了孩子,我們自然不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大人不會的事情,小孩子怎么能會呢?
從事件的始末猜測,父母為嘛不讓孩子看電視呢?我想到的答案只有兩個字——未來。父母會想為了你有一個好未來,你不能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你要保護眼睛,你要彈琴,畫畫-----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父母以未來為名義而剝奪了孩子喜歡的,而安排了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
當今社會最可憐的是孩子,最焦慮的是父母。父母因為自己的養育焦慮,不停的給孩子施壓,讓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和書桌為伴。幼兒園都開始學認字,學數學,甚至很多幼兒園還以此為噱頭招攬孩子家長。
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厭學的年齡越來越小,和我們從小沒有給他們快樂的童年是有很大關系的。孩子本性愛玩,我們卻因著未來的緣由剝奪了他這個權利,他肯定會在有機會的時候找補回來。因為不會玩,不讓玩,自然缺了探索的勇氣,折了興趣的翅膀,又怎么會對學習情有獨鐘呢?
3
面對孩子我們在親子教育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覺察,覺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和身體反應!
疏通,自己學會表達情緒,并且幫助孩子也學會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
反思自己的兒童觀。
如果說覺察和疏通是具體方法,那么反思自己的兒童觀則是我們執行方法的行動力。
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總會問我“怎么辦?“我發現他們即便有最有效的方法,要么不用,要么用不對,問題出在哪里?觀念!
觀念是我們行為的先行軍,我們的行動力。觀念對了,不需要問怎么辦,父母就是孩子的最佳育兒師,父母最了解孩子,最容易知道那些方法對孩子有效。
只是大部分人的育兒觀念本身是陳舊和落后的,所以即便有方法也用不出來。
察覺雖好,疏通雖好,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也不過是聽聽爾!
反思自己的兒童觀,掌握科學的兒童觀,是父母們迫切需要補上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