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7? 星期四? 陣雨
在我的生命里,一直有一個聲音:我想回家!可我的家在哪呢?“家”對我來說是故土、是家族、是家人、也是童年的回憶。我是個決絕的人,一旦出離便再不愿回頭,我回避一些人和事,不愿再觸及。我也是個怯懦的人,選擇了逃避便再也沒勇氣面對。歲月是會流走的,但“我想回家”卻越發清晰的回蕩在我心里。當你想去面對時,發現家已經不在,故土也已經不在。原來這個世上什么都有可能會消失。艾青有一句話:“我的眼里總會有淚,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對家、對故土我又何嘗不是!
我想起父親的葬禮,人很多很熱鬧!并不是所有人都懷著一顆難過的心而來,中國的禮節就是這樣,婚喪嫁娶都要聚在一起吃一頓,那么葬禮其實是有些尷尬的,我記得很清楚,與我同車的一個女人,嗓門很大,和同車的男人們在調侃,并且笑的很大聲,我年紀雖小但對這種行為也是充滿了鄙夷。當時我是恨那個女人的,她不懂得體恤別人的傷感,自顧自的尋自己的樂趣,或許她當時并沒注意到我也在車上,又或許她覺得我小,什么都不懂。她太小看小孩子了。或許小孩子是比較稚嫩甚至無知,但所有的好與壞都能在孩子的心里做出最純粹的判斷,這就是孩子的本能,不是能敷衍能遮掩的。其實十一二歲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洞察力最敏銳最清澈。
父親的葬禮我沒哭,我只靜靜的看著父親冰冷的身體,心想今后的日子里再也沒有你了!!你是在逃避責任嗎?轉念又想你該是有多么的不舍與牽掛!心里更加悲傷了,卻沒有哭。家人有些責備,外人有些差異,說這孩子是嚇傻了都忘了哭了。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古時有個叫阮籍的人,在那個以孝為大的年代,他母親去世時他也沒有哭,所有人都鄙視他是偽君子,平時裝的很孝順,母親過世竟沒流一滴眼淚。后來,一位一直在阮籍身旁的友人說:阮籍在葬禮上沒哭,但葬禮結束后他吐血數升。
悲傷是很私密的情緒,不需要表演給別人看。我自己知道我的淚流到了心里。從此,我便明白:能說出來的事都不是大事,怕的是那些說不出來的事;能流出的淚都會過去,流不出的淚才是一生的痛!
父親的離世,是我和家和故土最初的離散。
PS:其實我更想叫這篇文為《淺嘗輒止憶往昔》,又覺得矯情~呵呵
? ? ? ? ? ? ? ? ? ? ? ? ? ? ? ? ? by? 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