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認為自己寫不好而不去寫,這樣沒有開始,又怎么會有結果?
羨慕別人寫的好,希望自己跟ta一下下筆有神功,可是你不知道ta在此之前碼字多少,看書多少,提煉多少,筆記多少。所以,儲備自己很重要,之后進行的輸出才有質量保證。
對于大多數平凡如你我的人,理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可以w+,成為簽約作者,這些偉大的目標而言,首要任務是先克服“懶癌”,從按時完成輸出著手進行。
比如一天要根據一本書的要點進行感悟,可以試著列出框架,根據框架再構建內容,然后對內容進行潤色,補充或刪減。
別猶豫,做就對了
當猶豫自己要不要寫,或者怎么寫,寫不好怎么辦,不要想那么多,只管動手寫,在猶豫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對吧。抓住現有的時間,告訴自己盡力寫好,盡自己最大的力來完成。
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寫文字不再那么困難,輸出與輸入成正比,并且可以根據最近看書的內容進行同步輸出,你會覺得“書沒有白看”,也會有一種“剛好看的內容,在這里可以派上用場”而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會不斷體會到“看書的好處。
再來說說巧拆任務吧,清單上的東西一大堆,可眼下時間似乎已經來不及,你又很想完成清單上的任務怎么辦?很焦慮,感覺時間不夠用,恨自己在干啥去了?
好啦,事已至此,別抱怨啦。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自責更會加深負罪感,使完成任務的進度受損或者完成度不滿意。
逝者如斯夫,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著眼當下,把清單上的內容進行梳理,輕重緩急,先從簡單易行的事開始完成,完成后打勾,或者打叉,總之自己完成了。
當遇上有困難的事時,帶著問題去解決其他的事情。比如可以在完成一兩件事后,“休息”一下,放松身心,可以試著將屋子衛生打掃一下,或者整理一下衣柜,書桌,鞋柜。偶然間,靈感就出來了喲~
還是保存實力?
是不是在糾結完成一件看似難度系數較高的任務后是乘勝追擊還是保存實力?
我個人覺得根據你自身情況而定。有的人會覺得戰勝了一點困難后會給自己很多信心,以此會激勵自己不斷進行突破;有的人會覺得,適當的放松,保留實力,對接下來的事物會更馳張有度。
讓問題隨處可見
突破自己,戰勝懶癌,首先得把問題印在腦海里,反復不斷的告訴自己:這很重要,這很重要,這很重要。
可以利用手機,筆記本,便簽,用一種隨處可見的方式提醒自己再不解決,就來不及了的錯覺,以及“被監督”的壓力。
如果嫌麻煩,可以利用工具來幫助自己完成。
給大家提供一下我自己的清單,我有三份清單,內容大致差不多。
一份是石墨:附圖
一份是紙質筆記本清單:附圖
一份是“小程序”簽到:附圖
不管在什么地方,你都可以簽到打卡,對任務完成度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識,也會知道自己的時間去了哪里,到最后而不是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回顧自己,卻發現自己什么也沒做,那才叫尷尬了。
懶,誰都有,但是看看別人一天照樣24小時,成就比你輝煌,比你好的人依然恪盡職守的完成自己該完成的,自己有什么理由去拖欠自己人生的清單?? ?
我們應該相信,你給了生活什么,生活也會給你什么。舉個簡單的例子,關于運動與不運動的對比:你懶,好吃不好動,最后一定是胖,加一身病。別笑,這是真的,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這樣的三高是躲不掉的,至于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也是不可避免的,腦卒中什么的也有可能。再一看平時堅持鍛煉的人雖然一開始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坐在輪椅上、躺在病床上時,他們依舊可以精神矍鑠的提菜籃逛菜市,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當然還有條件好的已經周游各地去啦。
ps:今天去運動(瑜伽)2h,與小伙伴視頻說氣色好很多,很明顯。這不是一天兩天看出來的,而是已經有一年的基礎,才開始讓身體煥發活力。
好像說遠了,但是不管是對待清單,還是對待自己,你有多認真,生活對你就有多認真。
掌控好自己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的大贏家。我們不跟別人比,就跟自己的懶癌抗衡。說白了,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與懶癌奮斗,不是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