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回了趟鄉下,小侄女帶我到他們小學逛了一圈,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些孩子是不是疏于管教了,簡直就是以搗亂為榮,以破壞為榮。我突然覺得很害怕,我們農村的孩子或許丟了我們之前說的老實模樣了。
我小時候算是一直游走在農村和城市的之間,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樣自信,學習琴棋詩畫,沒有農村孩子的灑脫,游遍池塘農場;所以我一直佩服城里孩子豐富的知識貯備,也羨慕農村孩子閃耀著自然光彩的童年生活。可是,世界在變,變得很快,快到我們都趕不上世界發展的節奏了,所以常常有人感嘆,我們發展的腳步太快了,快到靈魂都跟不上了。而我們的孩子在世界的變化中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其實說到底,是大人們改變了世界,影響了孩子。大人們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發展,紛紛投入到資本發展中去,大部分人,大部分家庭都漸漸富足起來,所以家里爺爺奶奶一輩就更加寵溺小孩了,對小孩的要求能滿足的盡量滿足,不能滿足的哄著寵著拿替代品滿足。
當小侄女和我講起他們學校發生的種種,真是讓我目瞪口呆。小朋友在課堂上搗亂,老師訓話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有些小朋友當面謾罵老師,直接就跟老師對著干,并以此為榮,而老師往往對此無可奈何,畢竟訓話在這種情況下根本起不到作用,然后也不能體罰學生,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去教育猴一般的孩子。有時候,喝令學生,讓學生回家讓家長教育幾天,不讓其上學,或許這個時候家長給予配合,還能給小朋友好好上一門課,讓他記記教訓,可是家長還是不管不顧,不做教育,小朋友第二天還是正常上學,該干啥干啥,該搗亂還是搗亂。我不禁想,我們的父母一輩是不是過于追求錢財了,特別在農村,家長們對教育的意識往往不夠,加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突飛猛進讓家長們有了掌握財富的能力,而他們又恰恰是跨越這經濟資源變化最明顯的時代的群體,且由于童年的貧困和資源的匱乏,他們往往又熱衷于收集財富。我覺得這也是導致孩子們變得驕橫的原因之一,多么可惜,我們的經濟增長沒有成為孩子們求學識禮的資源,反而成了驕縱孩子的溫床。
城市版圖的擴張,經濟的增長,滿足了人們追逐名利的欲望,卻填補不了人們內心的空虛,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才叫正確,但我知道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沒有給下一代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沒有培養好他們是不負責任的。真希望我們村里的家長們能放慢腳步,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多跟老師溝通,一起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強求,可是知是非,懂禮節,那可是千萬不能無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