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 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臺公號,帳號:愛上一卷書,文責自負。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毛姆《面紗》。
看完了《面紗》,毛姆無疑是一個洞察人性的偉大作家。
很久之前看過作家沈嘉柯微博里寫到過毛姆,對毛姆有了一個初步印象,雖是作家,但是賺錢能力了得,過得很富足,貌似還長壽,妥妥的人生贏家。
一開始我對毛姆本人的濃厚興趣就遠超過他的作品,換言之,我是首先了解到毛姆的生平,才想著去了解他的作品。
《面紗》里近些年網上熱議最多,最出名的那段話是:
“我對你不抱什么幻想,明明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卻依舊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既庸俗又平常,卻依舊愛你;我知道你是個難登大雅之堂的人,卻依舊愛你。
想一想真是好笑,我投其所好,竭盡全力讓自己喜歡你所喜歡的東西,竭盡全力隱瞞一個事實——其實我并不無知、庸俗、愚蠢,并不愛傳播小道消息。
我知道你對智慧有恐懼癥,所以就千方百計地讓你覺得我是個大傻瓜,跟你認識的其他人一樣。我知道你嫁給我只是圖個方便,但我太愛你了,對此并不在乎。
就我所知,大多數人陷入愛河后,若愛情得不到回報,就會覺得委屈,漸漸變得憤怒和痛苦。我跟他們不一樣,壓根就沒指望你會愛我,也看不出你出于什么原因會愛我——我一直覺得自己就不是個可愛的人?!?/p>
真正讓我決心去翻看這本書的原因是凱蒂丈夫沃爾特臨死之前說的那句話“死了的是那條狗”。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們這一代,長期浸染在白馬王子和灰姑娘的童話故事里,偶像劇從小到大總是潛移默化讓女生誤以為愛情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我認為這本書足以戳破女人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
丈夫沃爾特內向不善表達,妻子凱蒂天真愚蠢,情人湯森德自私自利。
這本書開門見山寫了凱蒂跟湯森德在家中幽會,被丈夫沃爾特發現,但是他并沒有打開那扇房門直接捉奸。
沃爾特在撞破自己妻子凱蒂出軌之后,給了她兩個選擇,其一就是讓她去跟情人結婚,其二就是讓她陪同自己正發生霍亂的湄潭府義診。
時間緊迫,她原本天真以為情人會跟自己妻子離婚然后跟她結婚。
但是萬萬沒想到,迎接她的是殘酷的真相:湯森德從未想過跟自己的妻子離婚。
這次談話她認清楚情人的真面目,她迫不得已只能跟隨丈夫去了霍亂發生之地。
初來乍到之際,凱蒂自然心情陰郁,一方面是丈夫的難以相處,另外一方面她還沒有從那一段感情中走出來,她仍對情人心存幻想。
但是隨著跟在留守站二十年的沃丁頓的來往,她了解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
這無疑開闊了她的眼界。
在當地的修道院,凱蒂找到了工作足以讓自己不再圍困于小小的男女之情。
沃爾特的死亡又將她陷入無處可去的迷茫當中。
01 警醒世人,無論男女一次不忠,終身不用。
我所言的就是,只有人性能擊倒人性。
沃爾特無法原諒凱蒂,不是他不夠大氣,而是他不能違背自己的本性,他就是原諒不了。
我特別想做一個假設,假如沃爾特出軌,凱蒂能原諒嗎?
或許她可以。
但是沃爾特不可以,因為性格決定命運。書中的對話,對這個人物刻畫也隨著情節的推進越來越立體了。
沃爾特是細菌學家,在他去救援抗疫的地方,修道院的人將這位醫生視為圣人,人人欽佩他。
他面對凱蒂一見鐘情,他娶了她,可以忍受她虛榮、無知,然而這一切建立在心照不宣的對彼此婚姻忠誠基礎之上。
這其中也涉及到了倫理問題。
特別想借這本書給沖昏頭腦寄希望于愛情的年輕一些的男生、女生,不要去試圖挑戰人性,愛情或者婚姻都經不起一次背叛,假如在原則問題上犯了錯,任憑聲音再大都改變不了結果。
愛從來沒有偉大到那個份上,男女之愛本身就是自私的,世人總是誤解愛是高尚的,但事實上絕非如此。
警惕世人:不論出于何種緣由,千萬不要在對另外一半沒有一星半點感情基礎的情況下稀里糊涂結婚,如果結婚了就遵循婚姻法則,不要又當又立,既沒有責任心又缺乏道德感,這樣往往會陷入被動局面,讓一切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家破人亡,性命堪憂。
02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沃爾特死于瘟疫橫行的湄潭府,這不是他的初衷,他的初衷是希望凱蒂死,因為他從心里無法原諒自己的妻子背叛他。
沃爾特的離世更加不是凱蒂想要看到的結果,即便她從頭到尾都不愛這個自己的丈夫,她亦萬分悲痛,因為哪怕這個人不是她的丈夫,她也會傷心難過,因為那是人之常情。
但是另外一方面,毛姆將凱蒂心里的那一份如釋重負也寫了出來。這無比現實,如果他還活著,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會戛然而止,應該還會有所糾纏。
但是凱蒂并不愛自己的丈夫,無疑這樣的拉扯不會是幸福的。
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之處就是任何人毫無僥幸,沒有后悔藥,過去錯了對了都是過程,所有的對與錯將個人帶到了不可避免的當下,每個人都需要背負起曾經犯下的錯誤。
沃爾特離世讓凱蒂沒有理由繼續留下,她好不容易適應這里,迫不得已離開湄潭府,她要先返回香港,再回到英國母親身邊,她滿心想著開始一種新的生活,可是回到香港,卻還是跟情人再一次發生了關系。
她無比懊悔,這一次她終于下定決心提前離開那個傷心地。
在回娘家的路程當中,她又不可避免擔憂起以后的生活,因為母親曾經對她寄予厚望,但是如今恐怕會視她為累贅。
而在思索之際,凱蒂收到了父親的電報告知她母親因病離世,回到家中讓她第一次審視起自己的家里一向人微言輕的父親,最終選擇跟著父親一起生活,跟他相依為命,她還告訴自己的父親希望自己懷的是個女孩。
……
凱蒂最后的心理描寫,是在升華這本書的主題——女性覺醒,我卻覺得這條路仍需要任重而道遠,認真讀完這本書的人,就會發現女主的成長之路最后的反思可能經不起推敲,她太反復無常,就像每一個脆弱的你我。
“凱蒂”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她承擔的是那樣的一份使命。
我卻深深地覺得,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哪怕是你的后代,也不應該承載你的寄托,這其中也包括凱蒂未來的女兒也不能寄希望于她的母親。
記住,任何時候,不要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一言以蔽之,女生千萬不能戀愛腦,蠢而不自知會害人害己,《面紗》能夠給世人帶來幾分啟迪,凡事三思而后行,女生不能為一時的愛意沖昏頭腦,忘了看看身邊的人“面紗”之下到底是人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