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妖貓傳》的編劇王惠玲,所以重新開始看李安的電影。第一部選的是《喜宴》,但偏偏,王惠玲又不是它的編劇。
第一次看《喜宴》是在大學時期,那個時候滿是懵懂無知,看得全是熱鬧,笑呵呵看著別人都說好,自然也要叫聲好。
之后也重新看過幾次,仿若是一首好的古詩,讀來讀去,能每一次都讀出新的東西來。而年歲日長,光陰流轉,讀出來的東西也都不一樣了。
《喜宴》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第二部,借著同性戀的外衣,來講述父子兩代人溝通和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文瑄
趙文瑄是李安帶入行的,他帥氣明亮。但是他讓人最驚艷的表演,私心覺得并不是在李安的電影中。而是在李少紅的《大明宮詞》里。
古裝片《大明宮詞》不能不算是個另類,它當年造成的萬人空巷至今還沒有多少能與之相比。但是它又一點都不惡俗,甚至文藝得讓人發指,如果將它放在現在來播出,恐怕都會被噴死。但是它卻橫亙在那個年代,讓周迅,陳紅,趙文瑄大放異彩。
尤其是趙文瑄。私心覺得好的角色遇到好的演員,就像是有緣分一樣,跑都跑不了。武則天時代的男寵張易之,這讓人一聽,就大概是個嗤之以鼻的角色吧。可是你看劇中的他,隨便那么一撫琴,一撩頭發,一個嘴角上揚,武則天,太平公主甚至是全國的男女老少,全部敗下陣來。這個男人的那股子自信,那種魅力,好像隔著銀幕,投到了每個人的心里。所以即使是現在,到B站上去搜搜,輸入趙文瑄,出來的大多還是張易之,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
張易之的這個形象,文雅自信,唯有大唐的氣度才能包納吧。要放在現在,估計就會被批作妖了。但是仿佛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盛世大唐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浪漫開放的時代的影子。
他那么自信,那么無所顧忌,完全就是一副盛唐氣象啊!
《妖貓傳》里那么多美景美物,營造出來的盛世大唐,和這個一比起來,就顯得空洞且落于下乘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偉同
高偉同從小都是乖小孩,連高媽媽都對鄰居說,怎樣都慣不壞他。可是到了美國,他卻做了同性戀,有了個五年的戀人——賽門。于高家而言,這可是壞到了骨子里去了。
起初為了隱瞞這個事實,他們伙同落魄不得意的畫家薇薇,上演了一出結婚戲碼。卻不成想婚宴又遇到高師長以前的手下,酒席越擺越大,稀里糊涂的,高偉光更是讓薇薇懷孕了。懷孕這件事徹底的激怒了賽門,但是到了最后,因為懷孕,故事走向了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
電影的重點不是在故事上面,同性戀也只是為了增添沖突,結婚騙局,熱鬧的喜宴,各方的掙扎,都只是在探討兩代人的沖突,兩種文化之間的碰撞。
這里只說說高偉同這個人。
他很出色,長相帥氣,工作順利。算是人中之龍了。高爸爸和高媽媽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但是他很軟弱,所以面對國內父母的催婚各種相親安排,往往是能拖就拖,后來索性來了個假結婚的騙局。不到最后一刻,他都不愿意主動去向父母承認自己的取向。
他很情緒化。就像賽門向薇薇交代的那樣,他一般不抽煙喝酒,但是吵架了生氣了就會。所以去薇薇公寓收租的時候,一下子就心軟,拿走一幅畫抵做三個月的房租。所以在高爸爸被送進醫院的時候,他不分時機場合一怒之下就向高媽媽坦白了所有。真是因為這種情緒化,一直到后來,高媽媽都覺得這只是暫時的,她的兒子會改過來的,都無法接受他是同性戀這個事實。
他渴望依靠。所以一找到機會就想和賽門云雨一番。渴望能夠找到幫他脫離眼前這困局的法門。
軟弱,情緒化,渴望依靠,換成一句話,那就是太沒有自信了!
高偉同完全不相信自己能處理好整件事情,所以最后辦砸了。可是正是因為此,他才顯得額外的真實可感。生活里不就是這類人最多么。他的困境與其說是一個同性戀的困境,不如說是所有人的更合適些。
陷在感情和家庭里的人如果能夠用理智二字來涵蓋的話,那恐怕是他沒有好好進入角色了。趙文瑄的高偉同不能說是多出彩,但是至少,沒出錯,已經算是好的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喜宴
電影給的主題太大。東西方文化沖突和兩代人的沖突。越是大的東西,越是要從小的地方來表現才見神韻。
東西方文化的差距可以看薇薇的婚紗裝扮,可以看那場鬧哄哄的酒宴,各種我們熟知的鬧法都放在一場酒席中,并且能夠明顯感覺到了導演的克制。
兩代人的沖突主要集中在薇薇和高媽媽,高偉同和父母之間。其中高媽媽知道真相后對薇薇單獨的那段談話里,也能看到兩代女性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反倒是,高偉同和父母之間,雖然看似親密,例如結婚的一大早給父母跪拜,然后高爸爸錘他的胸口,高媽媽咬他的手,可是完全沒有思想上的交流,有的只是身體上情感上的給予。
有沖突才會有花火,有沖突才會有融合。
所以當故事走到了高潮,眾人爭端一起。反而是高媽媽和薇薇,高爸爸和賽門走向了妥協。孤零零將高偉同排除在外了。明明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而出現的,最后的他還是在中心,可是身旁的人沖突完就連成了一個圈,沒有他什么事情一樣。
全片的結局是薇薇決定生下孩子。高爸爸走到安檢,雙手高舉,似乎是在向這個異國的世界投降,他接受了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也用自己的機智保住了自己的孫子。所以說,他到底死贏家還是輸家?
也許所謂的沖突最后都不會有輸贏,最后只能是妥協,彼此的妥協才能走向圓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信
看這個片子想的最多的反而不是里面說到的文化沖突,反而是自信,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電影里的高偉同和自信沒有多發關系,來到美國之后,他已經將他少年時代的文化浸染丟得一干二凈了。腦子不清醒,所以他才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人被動的跟著事情走,身不由己。
但是在高爸爸身上讓人看到了自信。他早就聽明白了賽門和偉同的爭吵,可是一句不插嘴,甚至阻攔了高媽媽的詢問。他私底下和賽門坦白一切,可是又有不漏聲色,事情乖乖的照著他料想的方向去發展。這種對人,對事情的把握,讓人不得不服氣。
前面那個餐館陳老板對高師長的那股子卑躬屈膝,讓人很琢磨不透。可是后面一細想,就明白了。高爸爸實在是個高人啊,雖然最后高舉的雙手看似投降了,可是他并沒有像世俗里的封建家長那樣對兒子的感情橫加評論,反而在賽門生日時包了個大紅包,一再感謝他對兒子的照顧。這就是自信吧。是閱歷和修養熏蒸出來的自信!
記得剛到美國賽門的房子時,薇薇點評高爸爸的一副字,說得老人家眉開眼笑。高爸爸是喜歡寫字的,手穩心靜,本不是常人。大早上,拉著兒子一頓疾步走,哪里還像個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家啊!
這和高偉同簡直就是兩個風格。高偉同的困境,是一方是無法完全融入西方精神生活,一方是又無法擺脫原生家庭成長背景的拉扯,所以苦苦糾結。反倒是高爸爸,只是走自己的路子,堅守自己的處世原則不偏不倚,自信滿滿,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放眼現在當下,我們實在是太需要這種自信了。
骨子里的自信,一定是來自環境的一種浸染的,再加上家庭教育,成長歷程,社會經歷,方方面面的影響,才能烘焙出閃光而不刺眼的自信。
但是這種自信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