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的故事/文 ? (原創)
家長和社會往往特別重視中小學學生,尤其是十分關注中考、高考升學的孩子,只要孩子上了大學,家長馬上感覺松了一口氣。孩子上了大學,真的就是進了保險箱了嗎?其實不然。從媒體報道的大學生傷熊、弒師、殺害同學和自殺、群毆等極端惡性事件,到大學生學習無動力,生活沒目標,就業有壓力等普遍現象,不得不說,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但不能忽視,反而更要加強。同時在大學生活中,要補足高中三年因為應對高考而不同程度缺失的思想道德教育、自我管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課。
大學新生經過了12年的小學、初中和高中艱苦的學習歷程,通過高考跨入了大學的校門,進入了大學生活階段。有些學生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更多的學生對錄取的結果不太滿意。有的心花怒放,有的懊悔沮喪,有的躊躇滿志,有的一蹶不振。高考的升學和小升初、初升高同樣是升學,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預備期,是進入職業的準起點。無論是否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都不是人生旅途的終點,倒像是人生旅途的中轉站。接下來的路程如何走,需要家長和學生配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共同研究制定出符合個人興趣特長的適合個人專業成長的規劃方案,并且在大學生活中實施并完善。
1.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
備戰高考的高三生活和大學反差很大,有人形象地把升入大學的新生階段稱為心理斷乳期。因為高考前家長倍加呵護,學校和老師嚴格管理,每天排得滿滿的課程加上早晚自習,學生像個陀螺,在老師和家長的驅動下不停的運轉,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學習上跟著各學科老師的要求走,生活上家長通通包辦代替,儼然成了學校和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
到了大學以后,不論是否離開本地區,只要住到了集體宿舍,生活上沒有了家長的依靠,吃飯、穿衣、錢物都需要自己打理,改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門心思抓學習的狀態。在學習上每天的課程安排都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沒有了班主任的幫助和督促,沒有了任課老師的個別談話和指導,失去了學校老師的依靠,致使有些同學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雖然高三時面臨家長和老師過分的關照有時覺得不自在,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煩死了”。到大學一下子需要自己管理學習和生活,又感覺很茫然,普遍感到很“寂寞”又很“糾結”。許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觸,高三雖然很累,但很單純,目標明確。大學各種事務性工作很瑣碎,協調好各項事務感覺力不從心。
新生進入大學后,要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留戀過去是普遍現象,因為失去才覺得可愛,經過了高中三年的苦讀才后悔沒有好好珍惜。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能重上高中的話,高考結果一定比現在要好。那么大學生要盡快回到現實中來,避免大學畢業的時候再后悔沒有好好地珍惜大學時光。
2.把握大學的學習特點
大學和高中的學習方式完全不同,千萬不要拿大學老師的講課和高中老師比。高中學習目標直指考大學,學習任務雖緊張繁重但單一,尤其在高三復習階段,注重的是高考的六個學科如何取得高分,除了學習知識外還研究考試的技巧,使考分越高越好。
大學則是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設置課程,為將來的就業和考研甚至出國深造做準備,因此高中和大學的學習是有區別的。在學習上不能套用高中的學習模式,要盡快適應和形成大學的學習方式。
一是要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高三學習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走,預習、聽課、復習、作業都有統一的要求,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就能完成學習的任務。大學的學習伸縮性很強,低標準是別掛科,高標準是爭取獲得獎學金。最低目標是拿到畢業證,最高目標是保研、考取或出國深造。這樣一來,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了學生的手里,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
二是由學科學習向專業學習轉變。高中是高考的六個學科學來學去,雖然分文綜和理綜,但仍然是獨立的學科學習。大學中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課程體系,無論是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習課,還是專業必修和選修課,都是為了專業培養目標設置的,不是可有可無的,只是要求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學習中要有專業的概念,把握專業的要求。
三是由過程性學習向終結性學習轉變。高中所學的課程,在三年當中都開設,只是難易程度不同。如果某一學科沒有學好,在知識的深淺難易程度方面還有查缺補漏的可能。大學則不同,學分制的管理,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完成每個學期的課程任務,拿到預期的學分。如果某一門課程考試不及格,還要跟著下屆的學生重修此門課程,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學習任務。而這個任務是重復的,是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而造成的,對自己的自信和形象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每個學期都要至少實現最低目標,保質保量地完成好自己選定的學習任務。
3.發展個人的興趣專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高中生活讓很多的學生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卻苦于沒有富裕的時間。那么到了大學,有了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了,可以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專長。已有專長的同學可以繼續深造,沒有專長的同學,可以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一下分析,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的潛能沒有發掘出來。
一是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閱讀課外書籍,把在高三想看卻忍痛割愛的書借來閱讀。此時的閱讀心境應該是比較平和的,可以細細品味和思考,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情感。比如體育方面各種球類,可以相約同學一同切磋,既鍛煉了身體又密切了同學之間的關系。比如寫作,高三時間有很多想寫的東西,苦于沒有時間,在大學里把零散的時間充分運用起來。學會寫作和善于寫作對論文的撰寫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的。
二是可以培養自己一項專長。俗話說藝不壓身,當下有很好的學習條件,無論是音體美、舞蹈、演講、曲藝等,無論是校外培訓,還是網上學習,都是可行的學習渠道。只要自己有想法,興趣是可以培養起來的,大學四年的時間日積月累,培養一項專長完全能夠實現,只要堅持會有可喜的成果。
總之,要把業余時間用在發展自己的特長上,有專長的人有追求,精神世界也會豐富和愉悅。大學的四年時間稍縱即逝,千萬不要用上網聊天、網絡游戲來打發時間。要讓自己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正面的積極的),同時具有一技之長,對畢業以后走向社會定有幫助。
4.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在目前大學招生的狀況下,高考成績是大學錄取的重要依據,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就是想方設法提高各學科的成績。到大學以后,學習成績仍然是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之一,除此之外,不論是考研還是將來就業,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實力。因此大學生不能兩耳不聞班里事,一心只顧讀書本,用死讀書、讀死書來提高學習成績,即使是為了保研或考研也不可取。
一是要提高學習的能力。不光知道要學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要學,怎么學。要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大學社團多、活動多,要勇于適當的承擔一點兒班內、院內、校內的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能力。
三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要善于學會協調和老師的關系、同學之間的關系,學會和陌生人打交道,學會處理矛盾和沖突。
四要提高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受用一生的能力,在大學就要鍛煉管理自己的時間、財物、言行和情緒,學會慎獨,在學習生活中達到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要提高研究能力。根據專業需要,學會找尋或設置問題或專題,通過設計方案、具體實施、自我總結和效果評估,鍛煉初步的研究能力。
六是提高創造能力。要有創新意識,鍛煉自己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和假設等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