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習的都是心理學,研究生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期間在《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兩篇文章,算是小有成就。曾經受邀給低年級學弟學妹談怎么去發表一篇文章,現在想把這些都分享給大家。
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拿獎拿到手軟;money多到數不清,對面男票女票看過來;贏取名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生活充滿節奏感。
該分享有益于:
(1)正在讀研,想發核心文章的研究生;
(2)本科立志考心理學的研,想發點文章,增加學術業績的學生;
(3)其他專業的一些研究生(技巧和方法是共通的)
關于發文,小編決定分成以下3方面來談:
今天我們主要談談文獻閱讀
先思考下面3個問題:你真的知道怎么看一篇文獻么?你的paper上除了紅色下劃線標注,還有啥?你有將相同主題的paper整合在一起好好研究過么?
你需要做以下3件事情:
前期準備
文獻閱讀
文獻整合
1、前期準備
前期準備是指你已經get到了與你研究內容相關的paper, 別急著打開看,做幾件對你后面能夠成功發文起到50%作用的3 件 事。我們在下載文章時,有沒有發現下載文檔的文件名有時候是數字編號亦或是一些亂碼,每次都需要點開看才知道這篇paper講了什么內容。
(1)重命名
首先,下載文章后就做第 1 件 事,把文章按照paper標題【重命名】在你未來抽風的日子突然想看這篇文章時you can分分鐘get!
(2)歸類
接著,大致看一下你文章的標題和摘要,了解你所研究的主題,比如說道德判斷(畢業前 “上天遁地” 苦逼研究它來著)大牛們都是從哪些角度來進行研究的?,F在你必須做第 2 件 事【歸類】: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哪些變量可以合并歸為一類,哪些可能又兼而有之?哪些又是新的研究方向?
就道德判斷來說,從哲學思辨伊始:電車困境、人行橋困境、殺一救五從未中斷,大咖們提出了社會直覺模型、認知模型,認為道德判斷是情緒驅動or 認知驅動。然而現今在具身思潮的影響下,研究也開始了新的取向。
道德判斷研究的歸類從大的層次來說包括認知、情緒、具身維度,具體主題具體分析。只是拿道德判斷打個比方,你要強迫自己去分類,從大局上去熟悉、把握研究主題脈絡,再從每個小的分類板塊入手,看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研究內容,從而進一步發揮藍翔挖掘機精神。
(3)萬能神器——CNNI的e-study
文獻那么多,咱不能說都想去看看。
這里,推薦你必須get的第 3 件 事是學會使用學習工具E-learning。正使用該工具的童鞋可自行跳過這一段。
這是一款萬能神器:在前面分類的基礎上,你可以建立不同的學習單元,將文獻添加進去。這會大大方便你管理文獻梳理研究脈絡的時間,而且它可以標識你閱讀文獻的完成狀態以及這篇paper的重要性講真,進而提醒你有主次的看一些你認為重要的paper,直接上圖。
另外e-study支持pdf,caj,word,excel,powerpoint和文本文件,同時還支持文檔格式轉換(主要轉成pdf),而且可以非常方便的在word中插入引用一篇篇參考文獻。(ps:百度學術 提供APA格式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知網上也有)
再也不用晚上抹眼淚,一個字一個字的敲這些磚了。很感動,有木有!!!
e-study還有諸如記筆記等功能,真的很好用,值得深入體驗。這是下載網址喔:http://elearning.cnki.net/
文獻管理實際上還有一些諸如Endnote, NoteExpress等,你可以自行網絡搜索,看哪款是你真愛,選擇適合你的工具進行文獻閱讀和管理。
2、閱讀文獻
(1)關于閱讀階段
假設你已經對你研究的主題有了一個基本了解,需要進一步閱讀文獻,要知道閱讀文獻也是要分階段的。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想著我可以很快就提出一個研究方案,那是不可能滴。我們都不是天才,當然如果你自詡為天才我能說什么呢!
階段一:〖泛讀〗
給自己設定幾個星期或者1個月的時間以了解自己研究主題都涉及哪方面的研究,都有哪些變量,研究手段是怎么樣的?這叫做泛讀,即飯讀,就是讀著玩兒的不用太認真,你開心就好。
階段二:〖精讀〗
另一種閱讀階段你已經guess到了,對,精讀。什么叫做精讀呢?還記得前面讓你做的準備工作么,E-learning有標識文獻重要程度的功能,這提示你重點paper重點對待。以1~5的等級來說,凡是被你標識了重要程度在4以上的paper,你都應該打印下來研讀。
前面沒說怎么來界定文章的重要程度,可據跟你研究主題的匹配度進行評定,也需考慮期刊影響力、作者、文章本身的質量,而且待你真正熟悉主題之后確定自己真愛后〈 ps: 別想歪了哈,小編說的可是你的研究方案 〉,這個重要性程度也需進行重新評估
(2)關于閱讀時間點
找一個集中的時間點,不被打擾的時間段來攻讀這些重要paper 。(ps:集中學習非常必要,可更好進行文章對比和整合)
(3)關于閱讀筆記
其實我不怎么做文獻閱讀筆記,通常是直接在打印的paper上寫感想,有時候腦洞大開 ,啥都寫,啥都評價,碰到很散亂的文章,我也會吐槽說:作者你確定你不是來自火星。
(4)關于文章結構
一篇文獻最重要的部分是它的研究設計(除綜述)和討論,你在閱讀一篇文章時首先需要搞清楚作者為什么要進行該研究,前人研究已經走到哪條溝了,溝有多深?作者又準備何去何從?繼問題提出之后有什么樣的假設?假設來源合不合邏輯?基本上文章的引言或問題提出就是上述內容。
接著就是文章的研究方法部分了,搞清楚研究目的,弄明白文章的實驗設計具體是怎么操作的?每次看這部分內容時,都要做一個工作去評價別人的實驗設計,從研究材料、研究設計、研究步驟甚至是后面的數據分析方法,結果呈現、討論等等環節入手,這些都是可以進行評價的地方。
我曾經幫導師審稿的時候發現有些投稿人連最基本的文章包括哪些內容都不明晰,格式那個悲催啊, 邏輯那個混亂啊。所以在看正規期刊的文獻時也要看一下別人諸如實驗目的、假設被試、實驗材料(工具)、實驗設計、實驗程序和步驟是如何撰寫的,這樣耳濡目染自己動手寫的時候就不至于捉襟見肘。
其實只要文章問題提出、研究方法寫到位,結果與分析部分應該是完全按照文章的邏輯進行的,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使用哪些數據分析方法應該都是水到渠成的。
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導師都告訴我一句話一個paper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討論。對研究的內容熟不熟悉、能不能有拓展性地從不同維度對研究結果中出現爭議的地方進行評價、佐證,能不能很好的解釋研究結果出現的原因,由此及彼、 深入淺出,最是考驗作者的功力深厚與否。好的討論會讓你感覺是直接跟作者對話,相見恨晚分分鐘浮上心頭。
3、文獻整合
看完一篇一篇的paper不是終點,你還需要將打印的稿件擺在桌上,上下前后左右進行對比分析:這幾篇文章有什么共通點?在對研究主題進行研究時是采用相同的范式亦或不同的工具?這兩篇文章都是從某某變量出發,有什么區別?改進在何處?有什么還未研究透徹的地方?這些劃分為更大類別的paper你能不能找到有趣的切入點進行研究,可以是前人研究有爭議的地方??梢允切碌淖兞康募尤耄ㄓ袚袑崳?/p>
你哪怕能想到一個你提出的構想有應用的地方,那就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走下去。
這就是文獻閱讀篇的全部內容,很多讀者往往不重視文獻閱讀和整合的工作,實際上這部分工作會直接影響你后面的寫文撰稿的進度和質度,文獻這部分暫時就寫到這了。
心理學核心期刊發文三部曲系列文章(其他兩篇)可戳以下鏈接:
[心理學|你離核心期刊發文只有一步之遙(寫文撰稿篇)](http://www.lxweimin.com/p/c3c8f522a74d)
[終結|你離心理學核心期刊發文只有一步之遙(修改反饋篇)] http://www.lxweimin.com/p/0c66dac2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