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執政末期,由于他身體因病日益衰弱,便召來宰相裴炎作為顧命大臣,希望他輔佐太子李顯處理政務。不久后高宗駕崩,李顯繼承大統,而武則天則以太后之姿臨朝聽政。
在這種被多雙眼睛緊盯著的處境下,李顯竟沒有絲毫政治嗅覺,以為自己坐在九五之尊的位子上便可為所欲為。對于親信之人,他從不考慮他們的才能,輕易地便委之以要職,皇后的父親韋玄貞便被他任命為正三品的侍中,連他乳母的兒子也被封了五品官。裴炎對此曾激烈地表示反對,但沒想到李顯不僅不聽裴炎的勸諫,反而大發雷霆地說道:“韋玄貞是我岳丈!別說三品侍中,就算讓我把國家讓給他也是可以的。”裴炎沒料到李顯竟然糊涂至此,他不再說話,默默地退下。
隨后,裴炎跑去面見武則天,把情況反映給她,二人商定廢黜李顯帝位,把他降級為廬陵王。等一切都安排就位后,裴炎和中書侍郎劉祎之率領御林軍突入大殿,在武則天的授意下將茫然不知所措的李顯扶下了皇位。李顯反應過來后不禁大聲質問:“我有何罪?”,他親媽武則天一句話就把他頂了回去,她冷笑道:“你想把大唐的江山拱手讓與韋玄貞,還敢說自己無罪嗎?”李顯無言以對。
唐中宗李顯被廢后,武則天另立豫王李旦為帝,但卻趁機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裴炎本以為皇帝從李顯換成李旦是有利于國家的事,但他沒料到此舉反倒成了武則天往上爬的踏板,此后多年裴炎都一直在努力讓武則天還政于李旦,卻都以失敗告終。后來徐敬業起兵反武,裴炎再次上諫武則天還政,結果反被阿附武則天的御史彈劾,被誣陷勾結徐敬業謀反,最終被斬殺在洛陽都亭驛。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裴炎對李唐忠心耿耿,但也正是這種忠心,才導致天下從李唐變成了武周。(出自《新唐書》)
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