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為朋友圈里很多是北京孩子,所以最近持續被一些對政策的不滿吐槽什么的刷屏。當然也就導致我這篇只敢發在這兒了。
平心而論,雖然并不認為他們說錯了什么,但作為一個曾經盲目向往著如今這座霾城的人,我卻仍然可以有一千個理由不贊同,而我也的確這么覺得了。
? ? 首先容我介紹一下什么是地區差異,其實說實話,和我們時常爭論的高考分數線并沒有什么卵關系。真正體現地區差異的,不是一次考試,一場霧霾,而早已凝結在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人深深的腦海里。
? ? 知道我爺爺都是怎么介紹我給別人的嗎?—這是我孫女,在北京讀大學呢。于是一群打牌跳舞的老爺爺老奶奶迅速自動圍成密不透風的人墻——“哇,這女娃好厲害哦”“學習真好啊”“你有福氣嘍老頭子”……等等等等。明白了嗎?這才是真正的地區差異。是已經可以自如同外教交流和還因為設備不過關高考不能考聽力的我們之間的差異;是出門坐地鐵就可以看各種展覽演唱會和只能坐在電腦屏幕前舔屏的我們之間的差異;是老師會建議你在簡歷上加上籍貫和千萬不要多寫廢話之間的差異;是你可以自豪宣稱自己是老北京而我還要解釋自己生存的城市到底在哪個省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無數外地狗的一切被裹上厚厚的蠟,不斷地追求著北京這座看似充滿了機會和挑戰的城市,不斷地想要烤掉那層厚重的蠟,即使那火會燒的全身通紅,痛苦不堪。
? ? ? 高中時的我熱愛北京,三年以來從頭到腳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咆哮著我要去北京,于是高考填志愿時我連其他地區的目錄都沒有看過。然而從我走出機場的那一瞬間,我就知道自己想錯了,我站上的這片土地,即將學習、生活四年的這個城市和小時候夏令營是不一樣的,它對于我來說是沉重的、冰冷的、完全陌生的。于是我清楚地明白,大概我只能待這四年了。
? ? ?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說明一點——北上廣和其他地方的差距,是早在新中國成立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的。而因為這些差距,無數的人們削減了腦袋想要留在這里,只是想爭得更好的資源,給后代更好的環境,他們并沒有錯。如果非要給現在北京的現狀安上一個罪魁禍首的話,呵呵,你們懂的。
? ? ?其實我對自己故鄉真正的熱愛,是從我對她的遠離開始。當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靠近又遠離的時候,你會更沉迷于發現她的美。即使那座小城破舊,也可能有那么一些臟亂,可是每次坐上回來的火車,我都會緊緊盯著窗外,直到徹底看不見那些長滿干枯樹木的荒山和漫天黃沙的黃土高坡。
? ? ? 所以,別吐槽,也別抱怨。你不知道別人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才到達這里,何必在他還沒登上山頂的時候就急著掏出你引以為豪的武器呢。你不過是站得高而已,不如等他登上去——來吧,打一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