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簡書里有人寫了一篇沙縣小吃,此時的我,不禁也有些感慨。
在陌生的城市的人,可以說對沙縣小吃都有一種情感,那種情感可以稱為在異地的一點歸屬感,如果你長期都是一個人上班,下班,一個人吃飯。那么你在與自己相處的最多的時間里,來到一家沙縣小吃,那絕對是對饑腸轆轆的你的一種由胃到心的安慰。點一份熟悉的熱氣騰騰的拌面,或是一份份量足足的鴨腿飯,然后旁若無人地咀嚼,吞咽,由此獲得的飽腹感和熱量,在寒冷的冬天,是一種慰藉。
都說人有三大欲望,食欲,性欲,休息欲,也就是睡眠。有時候食欲其實很容易滿足,只要你夠餓,一點點鹽味,香料,吃在嘴里都是山珍海味,由此獲得的飽足感,其實是上層的。食欲有時候像個挑剔的婦人,考慮著今晚一定要吃什么。但當肚子空空的時候,人似乎就沒那么有底氣了,一頓沙縣,都可以吃的風卷殘云,酣暢淋漓,讓人大呼過癮。
這就是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不是幸福,也不是痛苦。而是每時每刻的感受匯集,證明你活著。
感覺生活分為三個層次,你跟周圍的一干人是一層,你們也會互相聊天,天南海北,也會一起工作,有利益糾葛,孤單了湊在一起熱鬧,熱鬧完了各自散去;然后你跟家人是一層,你們互相聊起生活的瑣碎,把每一天的日子互相打氣支撐著過下去;最后你回歸自己的內心,你開始跟自己對話,今天過得如何了,開不開心,有沒有什么收獲,難過了,是因為什么,開心了又是因為什么。你通過與自己的對話,獲得自己的情緒刺激機制,你懂得了什么樣的快樂比較能夠持續得久,是你想要的快樂,那種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與滿足,不是與別人膚淺地對比可以得到的。同時你也知道,你不開心是為何,是因為物質,還是因為情感。情緒有時候是沒用的,理性上講,消極的情緒只會把人的精神拖垮,如果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如果你對自己失望透頂,那么就像你看到一個深淵,仿佛吸引著你無意識地走下去,你越走越深,快要被吞沒。但你明白,你不會被吞沒,因為你還有意識,有意識的人是不會被吞沒的,他總能在過程中醒悟過來,不應該接著走下去,要走出來。
你會在社會中發現,有些情緒是要一個人的時候發泄的,有些表現是在人多的時候顯示的。對情緒的掌控與應用,才能夠控制自己在生活中的樣子。其實你漸漸會明白,自己有的行為處事并不是最正確的,最現實的,最適應社會的。也許在自己的屋子里呆的太久,開了一條門縫,覺得外面的光線太亮了,就又回到自己的黑屋子去了。最本質的是你的三觀還沒有穩定。你的三觀是一個樣子,世俗的三觀又是另一個樣子,于是你就不堅定了,動搖了,動搖了就會對自己產生質疑,產生質疑就會焦慮了。其實如果你能明白現在的過程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你的閱歷還淺,社會上多得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存的牛人,一個人一個活法。別人的光鮮對你來說其實沒有意義,因為你要靠自己,創造自己的生活。好的生活,壞的生活,都是生活?;钪拍軌蚋惺艿健6銗圻@感受,你知道自己學的還不夠,懂的還不夠,你有很多要學,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