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像一匹永不回頭的野馬,揚蹄而來,絕塵而去。
我還是那個我,只是又長了年紀,憑添一些橫秋的老氣。轉眼,在北京飄著的日子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剛來北京的時候,一臉稚氣,有口飯吃明天就有希望;再后來,工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頭發大把大把的掉,省吃儉用卻抵不過一場大病,所有的積蓄成了水漂;五年回一次家,個中辛酸不能多說。
現在,還在北京,想過逃離北京,但總舍不得,或者說不甘心。
我知道還有很多很多像我一樣在外漂泊的人,有的十七八九,有的二十出頭,有的拖家帶口……我也知道,像我們這樣的人,平日里一定是滿面笑容,衣著光鮮。當親人來電話的時候,會說:“我過得很好!”
這個“我過得很好!”其實說是的未來。當下的我們,早上五六點起床趕地鐵,早餐要吃街邊的煎餅果子,上班的時候像機器,下班以后像流浪的狗。世界很大,知心的朋友一個也沒有。
拼搏,是為了過上好日子,社會很殘酷,我們只想過上體面的生活。
所以,我一直在想,打工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不同領域的人擁有的技能不一樣,但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過上高質量的生活。而這個目標,離不開錢!畢竟,整個社會都是圍繞錢而動作的。
當下的環境,人人都在談理財,可是尿性不改的A股市場,讓大家望而生畏,因此,人人談理財,只是談談而已。2018年,我開始關注基金、股票,開始在聚寬做量化研究,漸漸的有了一些心得,便想拿出來與眾位分享。
首先我想說的是,工薪族一樣可以存下一百萬!
看到這句話的工薪族朋友可能會想,我每個月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存下一百萬,下輩子吧!是的,如果連吃飯都是問題,可能真的無法存下一百萬,但如果你愿意努力,愿意拼搏,那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先來做個假設。假設A是一個工薪族,今年25歲,月薪5000,在某城市打工,房租是1200,每月生活費1000~1500元。假設他未來20年都是這樣的處境,來看看關于他的數字吧!
以2018年開始計算開始,如果一直以現狀維持,那10年后,他擁有的可用資金是27600元,20年后,可用的資金是55200元。
看到這樣的數字,真的是叫人泄氣,A在43歲的時候,可能都娶不上媳婦!
大家一定都有體會,10年前的100元,可以買好多東西,而現在的100元,吃個飯就沒有了。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搞的鬼。來看一下百度給出的定義: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明定義: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求遠大于供)。
按以往的經驗看,通貨膨脹率平均在3.5%左右,那10年后的100元,就會被貶值成相當于當前的70元左右。所以,現實真的很殘酷。
如圖:
如果A不努力,20年后還是賺著5000元,那時的5000元已經貶值得不值錢了,而他的存款也被縮水了。
這,就是擺在大多數工薪族面前的第一個困難。那如何擺脫這種狀況呢?有的人可能會想,去投資股市,讓錢增值。但在股市混過的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虧損了,所以,混股市也不見得就能讓你的錢變多。
我想說的是,如果想讓你的口袋變厚,首先要改變是的自已。懶癌患者肯定不想聽這樣的話。但事實就是這樣,你必須提高自已的能力,以提升自已對于社會的價值,如此才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假設A通過努力,在公司的業績很好,公司為其增加了薪資,2019年的薪水變成了6000元。而且,A在私下里一直在努力學習各種知識,預估兩年后可以走上管理層,那里的薪資大約在8000元。再來看表格:
可以看出,A的未來收入將有實質性的提升。但是,如果想存下一百萬,大約得在他45歲左右。另外,隨著成長,A還要談戀愛、結婚、買房、生孩子,等家庭穩定后,還要面對孩子的教育支出,以及自已與妻子年邁后的醫療支出等問題,所以,他的固定支出肯定不是一層不變的,再來為他的收入與支出按人生境遇做個調整。
從上表格中看出,隨著人生境遇的不同,支出也會變動。于是可支配的收入又變少了。這就是生活。
這里只是假設了A的一種生活模型,現實中,A可能要生病,結婚可能要買房子,朋友結婚要送禮金,女朋友發脾氣還要給她買包包,孩子長大了得上學等。
接下來,再考慮一下A的職場生涯。如果在職場中努力工作,表現一直都很好,那一般在27歲之前是職場小白,在28到30歲可以成為一個小領導,在30到35歲成為公司的中層領導,在35到40歲時,或者保持現狀,或者成為公司的董事會人物。這里暫時假設他之后一直是中層領導吧。那他的收入應該可以在月薪3萬左右,而支出也會相應的增加,再考慮加上上一段中的生活支出(不考慮買房、車),于是表格中的數字會變成這樣:
表格里的收入在其35歲時突然增大,是有原因的。現實中,人們的工資也是不一塊一塊的增長上去的,往往是在得到認可后,突然就有質的飛越。A經過20年的努力,成為項目總監,大概是大部分人眼中的精英了,在他37歲的時候,獲利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可喜可賀!
不過,上面表格中的數字還要打個折扣,設想,如果A結婚后沒有買房子,那他就需要租房子,一家三口租的費用一個月至少得3000以上。也就是得在他目前的1200的房租基礎上,再增加18000元的支出。
可以看出,A得在39歲的時候,才能存下他的一百萬。這種情況也不錯。
再來看,如果A在結婚的時候買了房子,月供4000元,需要還20年,他的情況如下:
這種情況20年后他雖然沒有在下一百萬,但將擁有一套屬性自已的約一百萬的房子。在價值上是相等的。(未考慮房價的漲跌與利息大小)
這么看來,小A是輝煌的,是大眾眼中的優質男。而現實中的情況是,絕大多數職場者在初入社會的時候,根本沒有理財概念,每個月的開銷都很大,賺多少花多少,典型的月光族。甚至有的還需要透支信用卡。等到幡然醒悟的時候,已將而立之年。(本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而更多的人,恐怕也沒有A那樣努力,沒有A那樣幸運,可能干了十年,仍舊手拿著月薪6000到頂的工薪生活。
另外,可能看到該文章的你,可能在小縣城里生活,一個月賺3000元,這種情況一會再討論。
重新調整一下A的表格,使他更符合當下年青人的狀態:
這張表格,大概便是在外打拼的青年們人生的寫照了(無房無車情況下)!
不用懷疑,這就是大多數中國百姓的真實情況。即使能存下錢的,也無法抵抗貸款、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大家過得都是個表面光鮮。
既然大家都在談理財投資,那來看看通過將錢存入余額寶中的結果。目前,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7左右。所謂的七日年化收益就是通過最近七天的平均收益來預估出未來1年的平均收益。如果將錢投入到類似的產品中,將產生利息,如果持續投入,則會產生復利效應。為了方便計算,這里需要提及一個EXCEL公式:FV
說明:
FV函數,基于固定利率及等額分期付款方式,返回某項投資的未來值。
語法:
FV(rate,nper,pmt,[pv],[type])
參數
Rate必需。各期利率。
Nper必需。年金的付款總期數。
Pmt必需。各期所應支付的金額,其數值在整個年金期間保持不變。通常,pmt 包括本金和利息,但不包括其他費用或稅款。如果省略 pmt,則必須包括 pv 參數。
Pv可選。現值,或一系列未來付款的當前值的累積和。如果省略 pv,則假設其值為 0(零),并且必須包括 pmt 參數。
Type可選。數字 0 或 1,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時間是在期初還是期末。如果省略 type,則假設其值為 0。
例如:每月向余額寶中存入100元,則可以通過FV公式來計算出一年后的本息部和。使用方法是,在EXCEL單元格中輸入=
號,再輸入fv
,在顯示的公式里分別錄入:各期利率(這里按月)、存錢的期數、每期存入金額(負數)、當前金額已經有多少。
可以看到,在10年后,A將擁有26萬,在20年號,將擁有59萬。不過,離一百萬還差得很遠。
再提出假設,假如A在業余期間,不斷的累積自已的投資知識,學會了投資基金,并且,投資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0%左右。那結果將會如何呢?
再看表格:
通過將錢投資到基金中,A在41歲的時候,獲利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好吧,這大概就是大部分在外拼命的年青人的極限值了。
(聲明一下,以上的表格計算都本著簡單易懂的方式計算的,只作為參考,而不作為精確計算)
通過上面的表格,大家一定也有所感悟,如果想提高積蓄,那就要做到:提升自我,以增加收入;一定要儲蓄,不要做月光族;堅持將儲蓄中的一部分拿出來進行投資。
這便是人生的正循環。
再來設想一下,平均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基金,實在是太多了。如果A的理財知識足夠硬,將資金分散到基金、股市、期貨等市場,并且可以達到平均年化收益為15%,那他的情況將如何呢?
他在38歲的時候就可以擁有一百萬。
這就是學習帶來的力量,提升自已才能增加收入。
另外,一村子或小縣城工作的青年,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他們一般開銷比較小,或者家里有老房子,一個月下來也可能存下一筆錢,同樣可以用來投資。(前提是先投資提升自已)雖然這些人的一百萬可能要來得晚一些,但他們的30萬便可以令他們生活得很舒適,所以我覺得不論在哪里,都是一樣的道理。
而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