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斷斷續續下了一天的雨,秋老虎也算是短暫下線了。
原本我是在苦惱著的,無心寫文,又怕一次的偷懶把我打回原點,一蹶不振。
不過靈感這個東西很奇妙,微涼的風和整日的雨使我有些惆悵。惆悵之下,打開了寫文的思路。
近期我終于能夠靜下心來看看書,在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對于散文我向來挺歡喜,尤其喜愛抒情的;但若遇到寫景寫物的,沒讀半篇就能睡著。
說來慚愧,距離我上一次這么看書,已經一年有余了;而我最后一次做讀書筆記和批注,已過去一只手的年數。想起來挺后悔的。
我記得去小學報名注冊的那天,回到家后母親送給我一本硬抄本。封面是紅底,主圖是三毛,流浪的那個三毛;內頁是淺綠色的小方格。母親說從此這是我的日記本,在我學會寫字前,她可以代我記錄。
我的腦海中至今仍有這樣的場景,她拿著筆,認真地聽我講著那些幼稚的小情緒,唰唰地在本子上寫下。后來我學了拼音和漢字,整天喜歡寫這寫那。有一段時期,頁面上布滿了寥寥無幾的的漢字,以及許許多多的漢語拼音,還有連我自己也看不懂的這樣那樣的涂鴉。
不足一年本子就寫到了尾頁,后來母親又為我買了各式各樣好看的本子,至少也有不下五本。只是后來日記成了敷衍,我唯一記得的也只有那本紅底的三毛。
可惜的是幾年后搬了一次家,許是途中弄丟了。等我再想回過頭翻看的時候,怎么也找不著了。
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我有了許多不愿與母親分享的小心事,再買日記本,就只買帶鎖的了。我記得有一個學期班主任突然奇想讓我們寫周記,而我在周記中寫到當時班長如何不分黑白,偏袒朋友。
后來我媽被班主任找去喝茶,回來后教育我要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不是缺點。不過我爸是支持我的,因為這一點,我隨他,看不慣的事情絕不忍氣吞聲。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我爸共同成長,學會了把許多事情止于嘴邊。
這事過去之后,周記作業對我來說不再是寫實,而是描寫與想象。
上了初中,有了喜歡的男孩子,把甜蜜與苦楚都寫進了日記里,不知不覺足足寫了六本。在所有的文具里,我對本子是最挑剔的。對于日記本,一定要有塑料透明硅膠套,不好看的不行,紙質毛糙的不行,顏色過深過淺不行,橫線距離過大過小更不行。常常是放學后,在校門口的小賣部里一挑就是半個小時。哪怕到了初三那一年,課業繁重也不忘睡前寫下一天的事情。
高中之后,忘記是什么原因就放棄了寫日記,有感而發才會提筆。也因此如今少有什么能夠回憶。
前幾日,下了決心要重拾手賬,也要做讀書筆記。打開本子前總不知該寫些什么,但提起筆話就多了。
可能我是個話癆,好比今天這樣不知不覺就說了這么多。也許是這25℃的陰雨天,才給了我一氣呵成的憂郁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