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功,就是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圖片來自網絡

三年寒窗苦,金榜題名歸;兢兢業業耕,事業步青云;輾轉千百日,嫁得有情人;生兒育女辛,含飴喜弄孫......

每個階段都有屬于每個階段的里程碑,但縱觀生命的全程,你是否有想過,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有一個朋友,熱愛生活,喜歡旅游,她的夢想是走遍中國每一座城市。

前年她奉子成婚。

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孩子,她辭職做了全職主婦。她說自己每天除了喂奶,就是對著尿布研究那一灘灘黃色的排泄物。她沒有時間旅游,甚至不敢看電視上的旅游節目,她很怕想做又不能去做的那種痛。

她說她的丈夫體貼入微,事業有成,孩子可愛乖巧,她的家庭幾近完美,但她始終覺得自己的軀體被塞進了另一個靈魂。她很痛苦。

人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她所做的事違背了她的本性。

我有一個富二代的大學同學,很富,很二,偶爾呆。他的愛好和他的性格匹配度很高,他喜歡木雕。

每天下課回到宿舍,他就會開始他的雕刻。晚上熄燈了,他就搬把椅子做到樓道里雕。夏天他會打盆涼水放在旁邊,熱了就用毛巾擦,擦完接著雕。冬天很冷,他就把棉被搬出來圍在身上,手凍的僵了就放在棉被里暖暖,然后繼續雕。

臨近畢業,家里為他安排好了一份銀行的工作。如果沒有意外,他從此可以過上衣食無憂,體面風光的生活。可是,他拒絕了,他只想做他的木雕。因為這個,家里和他吵過許多次。

最后,他父親說,有本事你從今天起別花家里一分錢。他就真的再沒有花過家里一分錢。打工,兼職,攢夠錢就買材料,窩在地下室創作他的木雕。

他說,生活就像談戀愛,當你發現了你要走的那條路,其他的就都成了將就,他不想將就,哪怕就這樣一直雕下去,一輩子。

我的那個朋友,幾乎擁有了作為一個女人應該擁有的一切,可是,她卻很痛苦。

我的大學同學,過著潦倒艱辛的生活,可是,他卻樂在其中。

我們似乎總是在犯一個錯誤:用所謂的成功標準衡量別人,甚至去這樣審視自己。

比起那些和我們不同,不像我們那樣生活的人來說,我們更好嗎?世上沒有“更好”,同樣的,我們也永遠不會比誰“更差”。

人最大的謙卑莫過于能明白每個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自我。最大的領悟就是徹底的謙卑。它意味著你看到一個生命,雖然不能理解,甚至并不認同,可是你卻明白和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財富與權利從來不是成功的標準,而輸與贏,得與失,亦只是某一階段的完結。

許多時候,我們想滿足我們所愛之人的期望,我們更不想愛我們的人對我們失望,于是,我們將一種種世俗意義的成功加之在自己身上。我們希望他們因為我們而感到幸福和快樂。

在快樂觀上,孔子主張的“仁”,就是體會別人的快樂,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希望給予別人快樂。但是,莊子的觀點卻更加通透豁達,直指人心: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讓自己先活得開心,那么他給別人的快樂最后就是假的。

楊瀾說,我們生活著的唯一目標就是做自己,只有自己快樂了,才能將快樂傳播給他人。做自己,于幾于他,都是最具有道德感的選擇。

縱觀生命的全程,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種: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意愿是什么?就是你的心。人們多害怕他們的內心,而內心恰恰是我們唯一的歸宿。

你要知道你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然后去為了實現它而努力。如果此時的生活狀態偏離的了原有的軌道,那就去努力調整,竭盡全力的去把控自己可以把控的那部分。

我不知道當你年老,想到自己這一生都是按照別人的標準在活的時候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當你回憶起你曾對某一種生活無盡向往,但卻始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滋味一定不會好受。

這僅有一次的旅程,不要用別人的標準去禁錮自己的心。你就是你,你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你真正想要的只有你自己知道,那才是唯一的正確和成功。

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有風險,容易招來他人的不滿。但是,如果你的選擇無害于社會和他人,一個人的勇氣也就足夠抵擋這一切。

去吧,去活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