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文學大師冰心女士逝世18周年之際,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冰心女兒吳青女士,與我們相約一起,話母愛,緬冰心,介紹冰心的“育兒經”,讓我們受用不盡,感激不已。
冰心從不在乎兒女成績的名次,只要求他們如何做人,做“真人”。對身邊的人,甚至小動物,都要有關愛之心,對社會更需要有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吳青回憶說: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母親就問我:“天黑了你最愛找誰?”我說:“我最愛回到媽媽身邊,媽媽的懷抱最溫暖了!”母親就說:“你想沒想過,小鳥也要找它的媽媽呀!”
有一次,我沒有遵守母親的規定:每人每天,只能吃兩塊餅干。我多偷吃了幾塊餅干,但我就是不承認,母親就罰我用肥皂水刷牙。
還有一次,我罵了一位聾啞的孩子,母親知道后,非常生氣,狠狠批評了我,還罰我喝奎寧水??鼘幩呛炔粔娜说?,但那苦味,卻讓我記住了一輩子。
母親經常讓我聽歌謠,給我講故事。我最喜歡聽母親講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了。母親告訴我,大衛是怎樣生活的,怎樣成才的。小主人公和姑姑的善良,對我影響很大。
母親還說,我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孩子,自己做事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冰心一番番語重心長的教誨,讓吳青受用終生。童年的她,就知道如何熱愛自然,善待他人。她以父母為榜樣,注意保護環境,從不隨地亂扔垃圾,從不隨便摘花拈草;在母親的鼓勵下,她養過小雞小魚,也養過小貓小狗,通過給小動物的喂食喂水,照料它們一點點地長大,培養了她對生命、對社會的責任心。小學一年級時,她是全班為抗戰將士捐款最多的一個。晚年的她,從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后,一直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我想這與冰心的言傳身教是密不可分的。
冰心的兒孫,在冰心的教誨下,秉承家風,富有愛心,自強不息,學有所成。她的外孫在美國留學時,利用課余時間,打工掙學費。而冰心的稿費,卻大把大把地捐贈給了希望工程,或是直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如今,“問題家庭”愈來愈多,“問題孩子”比比皆是,困擾家庭,困擾社會,令人憂心。不少父母,不言傳身教,對兒女只要求分數高低,而忽略人格教育,導致青少年不能健康地成長!即使成績優秀,對社會也冷漠無情,缺乏愛心與社會責任感。有的甚至沉湎于網絡游戲,尋找虛幻刺激,游手好閑,不務正業,走上了不歸路!
我們學習冰心,踐行大愛,說真話,做真人,是最好的紀念!冰心的教子經驗,對于今天的社會與家庭教育,不啻是一劑良藥,仍然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