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
? ? 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涂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
? ? 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后,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乃舍之。
? ? 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
? ? 豫讓曰:“不可!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
? ? 襄子出,豫讓伏于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 ? 韓趙魏三家聯合打敗智伯之后,瓜分了智氏的地盤。趙襄子把智伯的頭蓋骨噴漆后,拿來喝酒。
? ? 智伯家臣豫讓想報仇,他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他懷揣匕首,伺機行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時,感覺不對勁,便拘問修整廁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里面還藏著利刀,被趙襄子逮捕。被審問時,他直言不諱地說:“欲為智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后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最后還是把他放走了。
? ? 過了不久,豫讓為便于行事,順利實現報仇的意圖,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他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
? ? 豫讓說:“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 ? 豫讓摸準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橋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就下令讓兵士殺了他。
? ? 豫讓極有可能是趙襄子的間諜,先是在范氏臥底,后又在中行氏臥底,最后又臥底智氏,并且得到重用。刺殺趙襄子,是趙無恤和豫讓合伙表演的雙簧,直接目的是體現趙襄子寬宏大量,不記前仇的性格。根本目的是和韓魏爭奪智伯的臣民,給那些之前為智伯賣力的人吃一顆定心丸:你們看,豫讓也是智伯的家臣,他刺殺我我都可以放過他,所以你們趕緊帶著土地和人口投降吧,投降我趙無恤,絕對安全,絕對不會虧待你。
? ? 至于最后為什么又殺了豫讓?因為豫讓知道了太多的內幕,只有死人才可以保守秘密。
? ? 豫讓為什么明知道是被殺的結局還為趙無恤賣命?豫讓之前根本不知道趙無恤要殺他滅口,相反,趙襄子很可能承諾給了豫讓很多的榮華富貴,只要他干好這一票。
? ? 然而,豫讓被趙無恤耍了,所有的承諾都是假的,豫讓恐怕只有到了最后一刻才弄清楚情況,卻已經沒有機會開口了。
? ? 趙無恤通過和豫讓演雙簧,完美達成了一箭雙雕成就。自己不計前嫌的形象樹立起來了,知道太多的豫讓也除掉了。
? ? ?永遠別過分相信別人的承諾,如果你沒有實力制裁他,所有的承諾都是一紙空文,說撕毀就撕毀,說變臉就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