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元75年深冬,一場來勢兇猛的暴風雪瘋狂地拍打著東漢帝京洛陽城墻上的雉堞,就在這罕見的強冷空氣突入中原的同時,一個渾身上下傷痕累累且凍得奄奄一息的前線士兵跌跌撞撞地撞進了洛陽城的大門,從遙遠的車師給深宮中的大漢君臣帶來了一條緊急救援信息。
? ? ? ? 根據這名士兵送來的消息顯示: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匈奴單于派遣左鹿蠡率兩萬騎兵攻擊車師,面對強悍的敵軍,焉耆和龜茲等小國不得不投降歸附匈奴大軍,并在其裹挾下被迫一同進攻西域都護府。都護陳睦奮力抵御,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殉國。隨后,這支龐大的匈奴軍隊旋即將另外兩支漢朝的軍隊: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和關寵所在的柳中城團團圍住,而耿恭和關寵所帶領的部隊都只有區區數百人,耿恭關寵危在旦夕、西域隨時可能淪陷,特向國家求援。
? ? ? ? 顯然勢態已經十萬火急,然而當時是農業社會,邊關的消息在遭遇風雪阻礙之后,足足八個月的時間才傳遞到京城。即便此時出征,等抵達戰場時估計也要在半年多以后。這樣算起來,這幾百人起碼要被兩萬殘暴的匈奴團團圍攻一年多,生還的幾率微乎其微。并且此時正是大風雪天氣,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出征,恐怕只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因此,很多人都紛紛表示國家不能出兵去救這支被困的守軍了,因為這樣不太劃算。
? ? ? ?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沒人注意到的是那送信的士兵顯然已經陷入了深深的震驚和失望。而這時,司徒鮑昱站出來表示必須要救! 他說:“國家派出戰士深入危險的地方作戰,若是一旦身陷險境便將他們遺棄的話,那么就將失去將士的軍心和民心。等于是對外放縱匈奴,對內自毀人心。人心向背,才是帝國存續的關鍵。所以,即使是付出生命代價,耿關兩部也一定要救。朝廷必須用行動向天下人宣告:家國從來不冷卻英雄的熱血,國家也從來不會放棄為她而戰的英雄。
? ? ? ? 于是,大軍出征。與此同時,匈奴單于正在招降耿恭。單于對他承諾,一旦投降即可封耿恭為諸侯王,并當場嫁公主于之為妻。耿恭假意同意,誘使匈奴特使團隊進城舉行招降儀式,當儀式開始時,耿恭部眾紛紛拔刀將匈奴特使斬殺,并懸掛于城墻之上。單于氣得暴跳如雷,高呼:“你們已經陷入絕境,不可能有任何人會來救你們,等到城破之日,我必親手將你們千刀萬剮!”
? ? ? ? 的確,耿恭和他的戰友們在堅守一年多之后,已經逐漸戰死至只剩幾十人,城墻也被鮮血滲透,隨時可能被攻破。然而就在這時,地平線遠處突然傳來了如雷的震動,耿恭以為是匈奴再度來攻城,于是招呼大家拿起武器裝備繼續抗爭。但此時耳邊卻傳來了高呼聲:“我是漢軍范羌,奉陛下旨意率大軍來救援指揮官!”
? ? ? ?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耿恭部眾愣了一小會兒之后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如雷的歡呼聲,然后迅速打開城門,會師之后迅速撤離。包括耿恭在內,這支部隊在堅守一年多之后,只剩下二十六人。在返回關內的路上,匈奴又數度前來追殺,漢軍只能且殺且走,一路上又不斷有人倒下。 等到次年三月耿恭部眾終于抵達玉門關時,最終生還的人只有十三個。 這十三個人早已面黃肌瘦,不成人形,他們身上穿的戰袍也早已爛成了沾滿血跡和污跡的破爛布條,袒胸露臂,發滿虱蟲。
? ? ? ? 然而正是因為這十三個戰士挺立于天地間,大漢朝的天威才會浩然滌蕩天地,令“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是一句空話。國家不惜付出重大代價也要拯救回來的不僅僅是13名戰士的性命,更是那13根可以永遠傲然鼎立于天地之間的民族精神脊梁!
? ? ? ? 大漢強盛的秘密就在這13個人身上。
? ? ? ? 一個民族是否能強盛,是否能值得尊重,并不在于他有多少武器,也不在于他有多少財富,更不在于他是否足夠精明。而是在于,他是否敢于捍衛自己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