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熟杏黃時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城市的鋼筋水泥,遮掩了一些季節的變換。公園與綠地的嬌嫩花木,也單調與淡化了季節的色彩和內涵。當出了城,看到那撲面而來的如油畫般的大片大片金黃的麥田、路旁農家所種杏樹上黃黃的果實時,才真切地觸摸到了大地母親強有力的脈搏,嗅到了四季時令節氣的真正鮮活的味道,感受到了莊稼之于農民的豐盈與激蕩。

又到了麥熟杏黃的季節。

看到杏,立刻想到了酸,酸到一想便面部痙攣口舌生津。也立刻想起小時候一次偷杏的難忘經歷。

我老家門前有道溝,溝向東延伸,能一直到東窯。在那臨近溝底的半坡里,也曾住著多戶人家。在那下面,有一棵巨大的老杏樹。這哪能逃得了我們整天在溝里瘋玩兒吃遍所有果實的孩子們的“法眼”呢!于是有一天,在幾次刺探過“敵情”后,我們終于行動了。五六個人,姐姐帶隊,我是最小的。大中午,日曬人靜,我們便順著溝下去了。走到那一片,悄悄摸上去。到杏樹下,結果一看個頭兒還都夠不著。而樹下還圍了一圈兒荊棘,看來是主人怕被“賊”惦記。我們這些小“賊”也顧不上太多了。把荊棘拿開個口子,然后讓個子小的我踩著她們肩膀上了樹。我在上面邊摘邊晃動樹枝,她們在下面撿。突然間一聲喊叫“那是誰?誰在偷杏呢!”一個小腳老太竟然出來了,氣沖沖地朝我們嚷。“跑呀!快下來,跑!”姐姐一叫,樹下的立刻撒丫往下跑。我也“撲通”一聲跳下來,連滾帶爬向下跑。我在最后,嚇得連哭帶喊。我們沒兜好的杏也順坡往下滾,顧不上了。老太太拿著桿兒往下追,跑呀跑,我們轉了幾個彎兒,終于甩掉老太太,在一個小溝里匯合。大家驚魂未定,之后又哈哈大笑,開始分享勝利果實……后來經常做夢被追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兩年,家里也種了一棵杏樹,遮擋了半個院子。一到這時節,碩果累累,大枝垂墜。后來老爸嫌生蟲太多,修剪繁瑣,讓我們給刨了。想想還挺可惜的。

焦麥頭兒天,其實也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小時候一到收麥,爺爺早早的就把對面溝南場上的打麥場給收拾干凈,靜等麥子運回。其實麥子收割的辛苦過程,我們是深有體會的。早早起床,天不亮就下地,干到十點左右,已是累得不行,只盼著趕快割完。看別人手起刀落一下一把,異常輕松,自己卻不行。割得慢,還總盼著大人來幫。終于割完,裝車也是技術活兒。回村兒的路上,經常見到翻車的。

等到脫粒,又是一場惡戰。蒙頭蓋臉,全副武裝。這邊兒往里塞,那邊往外扒,大人小孩兒都忙得不行。脫粒完,全都灰頭土臉,擤出的鼻涕都是黑的……好在現在早就現代化了,收割機去地里轉一圈兒連割帶脫粒,一次成 ,只等著裝袋運回就行了!

一想到收麥,總想起爺爺。爺爺干活兒是老把式,又是總指揮。我笨,沒眼色,總干不好,總挨訓。但爺爺似乎也理解我在這方面的“拙”,有次我去給看場的爺爺送晚飯,在夜風拂面的麥場邊,爺爺教導我要好好學習,以我伯父為榜樣(伯父曾是黃埔軍校學員)。他說:“你伯那時候學習可好了,考了三個學校,最后來了三張錄取通知書,后來他去了西安郵電學校,可就是身體不好(伯是四十六歲不在的)。 你在外面上高中,別太節約,要吃好點兒,多跑跑步,多練字,勤寫著日記,身體才是干事兒的本錢。”伯寫的日記我后來也見過,好多本,圖文并茂,文筆極佳,毛筆小楷寫得那叫一個漂亮!當然,爺爺的話我也謹記于心,終于努力考上了大學。我還記得爺爺拿著錄取通知書去同村小姨家并沿路奔走相告開心的樣子……

爺爺個頭兒高大,精神矍鑠,又極有自律,八九十歲還早早起床跑到南洼堅持鍛煉身體。又是村里有名的外科醫生,自制膏藥,免費給人看瘡。爺爺享年94歲,已經離開我們二十多年了。他一直希望我能學醫,說我心腸好心又細,能當個好醫生。可我卻當了教師……但直到今天,爺爺迎風而立、不屈不撓的身影還經常出現在我腦海里。

又是一年麥熟季。

爺爺,您看到了嗎?咱家今年只種了一塊地,是個豐收年。

想想,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2017-5-23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