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包大粽子

包粽子是我們廣西人過節時的一個習俗,也是廣西人獨有的絕活。過節時,一般擺三個粽子擺成個三角狀置于供桌,廟社,敬過神明后便可以大快朵頤了。

我從小愛吃媽媽包的粽子,小時候家里困難,粽子餡里的綠豆是媽媽種的,要煮過,還得手動去除綠豆殼。粽子里加一塊腐乳調味的五花肉,外面有白白的糯米緊緊裹住,再用一張很大的粽子葉(大冬葉)里包裹住所有食材。

包粽子用的草繩和粽子葉只能買回來,因為家里沒種有,大街上很多大媽擺地攤賣有。

后來呀,科技進步了,小賣部出售有脫皮綠豆,于是媽媽就買了這種現成的綠豆。白白胖胖的粽子里滿滿的黃色綠豆,還多加了骨頭和香菇,味道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過屈指可數的那么幾次,我幫過媽媽包粽子,很難包,把食材全部堆做一個三角形,正要把葉子裹起來,米卻散了。要么就是包成一個扁平的樣子,要么就是繩子過松了。0

后來也幫三姨,小英姨包過粽子,她們也和我一樣,根本包不起來,難看至極,有些甚至漏出了糯米,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

是的,附近的人都說媽媽包的粽子很好看,很好吃,確實,這都是媽媽當仁不讓的。整整齊齊的三角形大粽子,將近一斤重一個,沒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根本包不出來這么完美的粽子。

后來,我成家了,在異鄉忍不住想起了媽媽包的粽子,可惜,媽媽不在身邊,這也不是老家,如何讓這粽子包起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難題,就是這里幾乎沒人包這么大個的粽子,所以街上沒有粽子葉賣,估計也沒人種這種粽葉。

我問過別人,都說它們用芭蕉葉包起來的。但我去哪里找芭蕉葉?

第二難題,沒有大灶,沒有木柴,偌大的粽子如何煮得熟?

有一天,我的腦袋靈光一閃,想起網上可能有粽子葉賣,就逛逛去,果真有許多賣粽葉店鋪。可恨的是,平時在老家才三四塊的粽葉,在網上要將近20塊錢。

貴,但也得買,只好咬牙買了四十張大粽葉。

把粽葉煮過,正洗粽葉時,婆婆看到粽葉很大,過來看看,擔憂地問我,這粽葉能不能用?不要用錯,你以前用過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心理一陣無奈,畢竟,沒吃過,就算之前吃過幾個從我家拿來的粽子,她也早該忘了吧?畢竟她說個粗心大意的人。

想歸想,我點點頭,說,你種在我屋后的那顆就是粽子葉呀,一樣的。

聊著聊著,我們又聊到了那顆粽子葉怎么也長不大的原因。

后來她問我,這些粽葉花了幾個錢,我故意說成十快錢。她驚訝地嘆了口氣,我慶幸沒把事實告訴她,只是把價錢的一半說出來而已。

不管怎樣,粽子葉終歸有了。

包粽子的時候,婆婆又看到大鐵盤里黃燦燦的綠豆,說,這綠豆怎么沒皮了?有皮才好吃。

我立刻反擊:“有綠豆的才不好吃,我吃過,難吃死了,這著綠豆都是脫了皮才買來的。”

在我心里,我還清楚地記得,媽媽初次包粽子時,自己去皮去不干凈,被爸爸數落了,她很不高興的表情。

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我們應該求同存異,何必強求萬事得順別人的意?

她沒答話,只說自己有個煤爐,還有一堆煤,叫我把包好的粽子拿給她煮。我高興地點頭,終于解決了兩大難題。

十分鐘不到,婆婆過來幫我包粽子,可能怕我不懂包,她叫我先示范一個。

我包好一個,拿給她看,她沒說話,順手包了一個很長很扁的大粽子,可以說是平時包的繭水粽子的擴大版。

這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她把兩瓣粽葉合起來時比較特別。她把粽葉面對面立體緊貼起來,然后折在其中一邊粽子體上,才包扎繩子。

在粽子頂部部順著粽子方向橫貼了一條草繩,緊接著來一個大轉彎,開始順著粽子繞圈子。長長的粽體上扎了一圈又一圈的草繩,兩條草繩間的距離只有半厘米寬。

結果在一圈圈草繩間,橫亙著草繩的頭部,要多難看有多難看。我的則把草繩的頭部貼在粽子底。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過我沒反對,只是一個勁夸她,說包地好。她有點得意,指出我的草繩有些松,告訴她以前也這么包,但是沒漏米,說完朝她笑笑。

糯米不夠了,我又加上,統共包了20個粽子,大大的粽葉包的只是不夠大的粽子。

于是把八個粽子塞進高壓鍋煮了四個小時,剩下的全給婆婆煮。

可后來,孩子他爸說婆婆不吃這個粽子,我有點失望,沒想到這個人這么古板。對我而言,一丁點的瑕疵并不能成為我不吃粽子的理由。

我做了很多小吃給大家分享。

多少次,我盼望著她做點什么小吃給我,卻總是盼不到。迎之而來的只不過是甜得發膩的老火湯。

罷了,有困難,就勇敢克服便是,有要求就盡量滿足即可。凡事不必太過強求,我苦苦追尋的東西對他人而言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這堆粽子給我帶來的有驚喜,有失望。不管怎樣,我的大粽子終于包好了,而且還送了幾個給別人,得到了好吃的頭銜。如愿以償,有了這次的嘗試,下次包粽子就變得更容易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