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有約,聆聽奮斗故事 記錄別樣人生
嘉賓: 李麗萍 ,深圳企業內訓師; Toastmaster 85大區幽默演講比賽全國冠軍
釆訪手記:說到最精彩的演講,可能有人想到馬丁.路德金的那篇《我有一個夢想》,可能有人想到奧巴馬的精彩就職演說,喬布斯的產品發布會…...在頭馬這個舞臺上,精彩的演講無疑來自每年春秋兩季的演講比賽。在這個舞臺上,誕生過無數演講冠軍和優秀的作品,其中,我對這一篇印象特別深,也記住了這個來自深圳的演講者—《我與深圳30年》—李麗萍。今年,經過朋友的轉介紹,我終于有機會采訪到她,于是有了這篇專訪…
1
鵬:李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的采訪。我是從您那篇《我與深圳30年》的演講中知道您的,能不能分享一下這篇演講的靈感來自哪里?您是怎么想到這個主題的?
李麗萍:是我老公提示我的。(笑)那時候剛加入頭馬三個月,之前我沒有參加過任何演講比賽,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我只是做過幾年的演講培訓。所以那時候答應參加比賽之后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幽默演講,在臺上讓大家能笑,所以拼命在家看電影看電視跟家里人搗鼓我講什么好呢?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晚上我老公在床上看報紙,當時快休息了,他就跟我講,這有什么難的?!你可以講深圳三十年嘛,你看報紙上天天都是深圳三十年。(1980年8月深圳特區建立,2010年秋季正好30年)。他當時說的時候我還說他,你瞎說!后來突然靈感一動,對啊,為什么不能?!
鵬:看您在臺上的發揮,語音語調肢體動作都無可挑剔,到比賽為止您大概練了多少遍?
李麗萍:我應該沒有練很多遍吧?在加入頭馬前我是公司內部業余培訓師,一年大概有2-3次的培訓機會,給公司員工培訓演講技巧。所以,在加入頭馬時我已經有六年這樣的教別人演講的經驗了。這樣的培訓經驗幫助我學會了如何從聽眾的角度去演講。談到練習,我的大部分練習是自己默默在家揣摩,包括模仿鳳姐芙蓉姐姐的動作都是自己在家練習的過程中出來的,現在想想,其實我也應該練習了蠻多遍吧, 我確實不太喜歡一開始的時候在不同的觀眾面前做很多次演講練習,因為我怕太多的聲音干擾了我自身的看法。不過我還是推薦大多數頭馬會員多試講,多練習,收集更多的聽眾聲音,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2
鵬:這篇演講非常幽默,在生活中您也是一位幽默的人嗎?
李麗萍:是,各種冷幽默熱幽默,我有幽默強迫癥,同樣的一句話不來點樂子,我就難受。
鵬:您覺得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李麗萍:好問題!我一直認為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比如說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天氣特別冷還下著雨,我回到樓下發現沒帶鑰匙,心情非常沮喪。坐在樓道臺階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我就發了一條微信說“加班到這么晚又冷又餓,回到家門口發現忘記帶鑰匙。。。。。。誰能給我一根火柴?”發出去之后,我就覺得哈哈好幽默啊,突然覺得這個難得的經歷也蠻快樂的。然后看大家在朋友圈給我評論,說為什么這么苦逼的事情我們看著想樂呢?其實這就是幽默。一幽默,就會覺得事情沒什么大不了的,也會給別人帶來歡樂。所以我覺得幽默是一件能幫助別人也能幫助自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平時跟朋友聊天,給別人的朋友圈評論,或者大家聊天我會下意識的去幽默,這已經形成我的語言習慣了。對于我來說,很多事情沒什么大不了。你看你發脾氣的樣子多丑啊,就這樣調侃自己。
鵬: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李麗萍:對,確實是。很多時候你不想去接受一件糟糕的事情,假裝去幽默,這不叫幽默,是偽裝出來的,你笑不起來,別人也笑不起來。但如果你真的說,回想起那段苦日子自己也挺驕傲的,那么難的情況都沒有把我打倒,感到特自豪,就會特喜歡貼合自己。
鵬:您覺得自己能拿到演講冠軍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李麗萍:我想應該是我的內容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我的內容應該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我指的不是具體事實,而是類似的經歷,類似的精神,很多人都會經歷過。我演講的最后一場是在北京講,自己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過能一路的晉級,講到北京。如果當初知道會講到北京的話可能我的演講題目就不一定是我與深圳三十年了,因為怕北京的聽眾沒有共鳴嘛。不過這個擔心其實是多余的,因為北京也有很多的北漂一族,很多人離鄉背井的到達一個地方,一定是有一個夢想,如果這個夢想足夠大,就能推動著你一路的堅持走下去,但是如果這個夢想不清晰或者不夠大,可能你就會逃離。我的演講內容能讓他們想起最初來到這座大城市的‘初心’。
鵬:那您是一開始的時候就預感到聽眾會被內容打動,還是今天我問您的時候回頭去看才發現的呢?
李麗萍:應該是你問我我想到這個原因。我在寫演講稿的時候,我還沒有想到那么長(遠),我只想到上臺講真實的話,表達真實的感情。
鵬:現在回過頭去看這篇演講,看6年前自己的表現,您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還可以提升?
李麗萍:內容方面我還是很滿意。(笑)我會對呈現不滿意。(笑)特別是對形象不滿意!(笑)頭馬讓我從一個在家里喜歡演講的人,變成了一個喜歡站在演講舞臺上演講的公眾人。所以不單是說里面的話給人聽了,還有更多的外面呈現可能會給其他人帶來影響,甚至可能會帶來向導作用標桿作用。這會讓現在的我越來越“當心”自己的表達呈現,免得把人“帶入歧途”。這就是一個公眾人和私下把演講當業余愛好的人的一個區別吧。
鵬:您是2002年到深圳的是吧?
李麗萍:對。
鵬:那您是什么時候接觸到頭馬的?
李麗萍:參加比賽的時候我剛加入頭馬三個月。
鵬:在這幾年的頭馬生涯中,您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李麗萍:影響人的力量,簡稱影響力。
3
鵬:前段時間我采訪了2017年廣州峰會主席李鑫,他談到頭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會員流失率。這也是各個俱樂部比較關注的問題,您怎么看?
李麗萍:我覺得很正常。我不覺得會員不再續費是一件讓人很難受的事情。我覺得每次續費的時候,都是非常好的一個會員審視自己需要的過程。堅持留下來的人,對于俱樂部或者對于他自己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他會因為清晰的目標堅持留下來。俱樂部這樣的會員多了,官員的工作量就會減少,官員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勸說對方做個演講吧,來參加一次會議吧,,而是讓官員去做更高效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個會員在這里已經迷茫了,不報角色,不參加會議,那么他已經出現問題了,要么他的需求已經得不到滿足,要么他覺得自己來錯了地方,如果你強行把他留下來,那么要花費的心血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讓會員去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也有一些會員消失了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了頭馬的舞臺,再回來的他們會爆發出一種真正成長的力量。
鵬:您的意思是這樣的成長很多時候是自我的驅動,而不是別人的引導和推動,是這樣理解嗎?
李麗萍:可以這么說,成長是需要自己努力,而不是一味靠別人推動的。我再補充一下,其實我不是說不用關心會員的去留,而是想說正視會員流失這件事情,特別是我們要學會讓我們的官員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俱樂部官員能更高效的工作,就不用擔心俱樂部的吸引力,官員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俱樂部建設上,放在維護俱樂部例會質量上,會議質量提高,會員感情深厚,就不會擔心會員流失和新會員入會的問題。
鵬:您剛來深圳的時候是一名普通工人,現在是公司的內訓師,您覺得頭馬的經歷對您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李麗萍:如果說我的公司幫助我發現了我的愛好—喜歡培訓、喜歡公眾演講。那么頭馬讓我真正認識了演講,并且給我帶來了影響力。 演講給我在職業本身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因為我的職業是做環境管理工程師。雖然在公司里,只要有關主持、做公眾演講發言的事情都會想到我,公司每年的年會我都會是骨干的力量。但,擁有這些能力并不代表能在職場上面得到升職加薪,個人的職業晉升我覺得是跟性格、對自己的要求以及志向息息相關。我常常跟伙伴講,
來頭馬不一定會讓你升“職”,但會讓你的價值得到升“值”。
頭馬并不是直接幫助了我的職業生涯,而是幫我理清了什么最適合我,什么是我真心歡喜的。
鵬:展望未來,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在頭馬的目標呢?
李麗萍:我的目標其實非常簡單。我的目標就是參加好每一場會議。除此以外,這半年我是我們俱樂部SAA,我會和官員團隊一起,幫助官員團隊變得更強大,包括我自己。領導力這條路非常漫長而且比想象中復雜得多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學會授權了,其實還是把權力緊緊的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展望未來,我沒什么宏圖大志,只是希望參加好每一場會議,真心的跟我俱樂部的每一位會員保持一種良好的關系,希望我能夠幫助到他們。
鵬:好,今天非常感謝您的分享,希望在頭馬的舞臺上常常看到您。
李麗萍:好的,謝謝。
-----------------------------------------------------------------------------------------------------------------------
圖片提供 | 李麗萍
編輯排版 | 薇薇安
采訪后記:在整個釆訪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笑聲,她的樂觀開朗,她的幽默是從內到外的。用她的話來說,這是一種人生態度!那是一種把生活看開看透的人生態度。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鵬有約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