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留下來的訓女書有兩本:《女孝經(jīng)》和《女論語》。
《女孝經(jīng)》是侯莫陳藐(姓侯莫陳,名藐。是我第一次聽說的三個字的復姓)的妻子鄭氏為她的侄女所寫。因為她的侄女被冊封為李璘(唐玄宗的十六子永王)的妃子。鄭氏感到有必要對她進一步勸導,所以寫了《女孝經(jīng)》。
越了解越發(fā)現(xiàn),古代的女子并不象《甄嬛傳》中所表現(xiàn)的那樣。恰恰相反,都是教導不能專寵的。《女孝經(jīng)》中就說到周宣王的姜后的故事。有一天,宣王推遲了上朝的時間,姜后以為自己使君王貪戀女色,導致上朝晚了,實在是失禮,于是摘了耳環(huán)首飾,來到幽禁后妃的永巷,等待懲罰。
《女孝經(jīng)》既強調(diào)婦人的德行,還關注她們的智慧。這不,我就被楚莊王的樊夫人圈了粉,下面給您講下她的故事吧……
樊姬,是楚國楚莊王的夫人,楚莊王下朝回來晚了,樊姬問楚莊王原因,莊王就說:‘今天和賢臣對話,不知不覺的天就黑了。’樊姬說:‘那么這位賢臣是誰呢?’王說:‘是虞丘子。’樊姬手掩嘴巴輕笑。王問她為什么發(fā)笑。樊姬說:‘我有如此榮幸可以伺候大王,并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專寵,而是認為這樣有損大王的形象。因此能夠引進和我一樣地位的妃嬪數(shù)人。我聽說虞丘子擔任楚國丞相十余年,卻沒有引進一個賢臣,如果他知道誰是賢良的人卻不引進,那么他就是一個不忠的人;如果他不知道哪些賢良的人,那么是他不智。這樣一個不忠不智的人,則呢嗎能讓大王成為賢臣呢?’第二天,楚莊王把樊姬的話告訴虞丘子,虞丘子磕頭說:‘我會像樊姬說的那樣做的。’于是虞丘子辭職,而將孫叔敖介紹給楚莊王讓他做楚國的丞相,(在孫叔敖的治理下,楚國)國富民強。楚莊王最終得以成為霸主,有樊姬的功勞。
除此之外,楚莊王還喜歡游田打獵,但是樊夫人說了,我不吃野味。楚莊王就不再打獵了!如果人們都象樊夫人那樣不吃野味的話,這場疫情可能會避免吧?另外,你有你的偶像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