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我姐的女兒因為作文不會寫哭的痛哭流涕,一個12歲的小女娃中午還在和我弟9歲的小男生在一起嬉皮笑臉,玩大哥小弟的做派,現在看到小女娃委屈到抽泣,我和我哥在一旁勸慰著,不斷給她講道理,可仍無法阻止她自我的哭泣。
一個12歲的女娃,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不會一個人過馬路,甚至到村口1公里的路程,我姐都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去,總是擔心路上車太多。每周的補習班課程都是我姐全程接送,她在上課,我姐就在門口等她下課,可是她明年就要上初中了,要去幾十公里外的地方上學,要穿梭于市中心的車水馬龍中,開始要住校,要學會獨立,要在一個大的群體里生活了。因為作文不會寫,我姐斥責了一句,委屈到要哭泣半個小時,好賴不分,滴水不進。我看著都蠻心疼的,我在想如果他們每天在與小伙伴的嘻嘻哈哈中分享一下自己的“糗事”,敢于說出那些自己認為登不上臺面的事情,那么在一些事情上,是不是自己能夠調節好。
我弟是我姑的兒子,我姑在上班,不像我姐專職在家帶孩子,我弟今年8歲,每天上學從來不用我姑操心,自己調鬧鈴,自己寫作業,有時我姑上班顧不上做飯,他就自己在家找吃的,也不哭也不鬧,按時完成作業。我姑的脾氣不好,教育孩子是老傳統,只要不聽話就教訓,所以孩子特別會適度。
如果我弟可以將他的經驗分享給我姐的女兒,是不是今天她就會開始理性的思考,如果他們在一起交流玩耍的時候,可以談談涉及他們教育的事該多好,如果他們可以將疑惑,將不滿分享出去,是不是會收獲另一個解答思路。
我有時看到我弟那么懂事會莫名的心酸,覺得孩子過早的懂事會失去本該有的童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孩子必須要懂事,他得學會去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得聽進去大是大非,能聽進好壞,他得謙卑的明白這世界不是一個獨享。
愛的太滿,會讓他失去自我。
我問我姐,上初中了是不是每周還要接送孩子上學?過不了馬路是不是每一次過馬路你還都要在身邊?為什么一個12歲即將要步入中學的孩子都不思考自己要上那所中學,而是一副無所謂,就想放學就迫不及待的去玩。她要什么,你就給買什么,她要吃什么飯,你就做什么飯,你總是說專職在家帶孩子,就得讓孩子稱心如意,可是仔細思考一下,會不會是一直孩子都生活在順從的意識中,她無法適應新的不同,這樣愛的太滿,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她將很難適應一些突如其來大的風浪,別將她活成困在籠子里的鳥,而是學著為他豐滿一雙羽翼,我們總要脫離父母的懷抱,去面對生活不順心的種種,沒人會因為你弱不經風而對你行使特權,你該學會的就必須得學會。
教育孩子,講道理很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一層一層的梳理遞進,也可以幫孩子建設好思考的橋梁,適當的讓他明白父母的辛苦,也能幫助孩子成長,要讓他面對順境和逆境,才是成長。
愿我們都是懂事的孩子,愿我們能分享的不只是快樂,而是還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