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先,請問自己一個問題:顧客為什么來咨詢我們?
我作為一個消費者,嘗試回答一下,可能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商品的描述和評價都很好,想進一步了解是不是真的這么好?
2、這家不是最便宜的,為什么價格高一些,想知道比其他家好在哪里?
3、關心的問題,商品詳情頁沒有描述,想通過客服來問一問。
4、商品真心不錯,就是想調戲一下客服MM,看看能不能給個優惠?
好了,大概了解顧客售前咨詢心思后,請再問自己一個問題:售前客服到底是做什么的?
一般客服都知道,他們的工作是答疑、解惑、促成。但是,我們應該加些限制詞:快速答疑、準確解惑、勤奮促單。從下面案例中我們來思考一下。思考:每個案例都有什么問題?怎么解決?
如何來評價一個售前客服的好壞,第一,售前客服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
小蘇曾經說過,美好的一天從詢單開始,那第一接觸到顧客的就是售前客服。所以客服是客戶和店鋪的紐帶、橋梁、催化劑,也是口碑的宣傳者。簡單來說,他們的角色定位是:把顧客變成客戶,流量變成銷量。
第二,有了角色定位,下面就是一個清晰標準的考核指標,一般衡量考核客服的價值主要有:客單價、詢單轉化率、銷售額三方面。計算公式如下:
客單價=商品平均單價*人均商品個數
詢單轉化率=成交會員量/有效咨詢會員量
銷售額=咨詢客服的會員量*詢單轉化率*客單價
差異在哪里
三個考核指標中,詢單轉化率是差異點所在,雖然影響詢單轉化率的因素有流量、產品、活動、頁面、政策等等,但是同一個店鋪不同的人,為何會有30%和15%的差異?
其中的差異就是售前客服的價值所在,服務能力和銷售能力的不同導致較大的轉化率差異,也是今天小蘇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提升銷售實戰技巧,提高詢單轉化率。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銷售小故事。
故事分享
一條街上有三個水果店。
一天,有位老太太來到第一家店里,問:“有李子賣嗎?”
店主見有生意,馬上迎上前說:
“老太太,買李子啊?您看我這李子又大又甜,還剛進回來,新鮮得很呢!”
沒想到老太太一聽,竟扭頭走了。
店主納悶著,哎,奇怪啊,我哪里不對得罪老太太了?
老太太接著來到第二家水果店,同樣問:“有李子賣嗎?”
第二位店主馬上迎上前說:“老太太,您要買李子啊?”
“啊”老太太應道。
“我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買酸的還是想買甜的?”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
于是老太太買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第二天,老太太來到第三家水果店,同樣問:“有李子賣嗎?”
第三位店主馬上迎上前同樣問說:“老太太,您要買李子啊?”
“啊”老太太應道;
“我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買酸的還是想買甜的?”。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
與前一天在第二家店里發生的一幕一樣;但第三位店主在給老太太秤酸李子時,邊聊道:“在我這買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歡甜的,可您為什么要買酸的呢?”
“哦,最近我兒媳婦懷上孩子啦,特別喜歡吃酸李子”
“哎呀!那要特別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孫子了!有您這樣會照顧的婆婆可真是您兒媳婦天大的福氣啊!”
“哪里哪里,懷孕期間當然最要緊的是吃好,胃口號,營養好啊!”
“是啊,懷孕期間的營養是非常關鍵的,不僅要多補充些高蛋白的食物,聽說多吃些維生素豐富的水果,生下的寶寶會更聰明些!”
“是啊!那吃哪種水果含的維生素更豐富些呢?”
“很多書上說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
“那你這有獼猴桃賣嗎?”
“當然有,您看我這進口的獼猴桃個大,汁多,含維生素多,您要不先買一斤回去給您兒媳婦嘗嘗!”
這樣,老太太不僅買了一李子,還買了一斤進口的獼猴桃,而且以后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來這家店里買各種水果了。
故事完了,雖然網上有很多解讀,小蘇請你自己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1、哪個小販做的好?
2、好在哪里?
3、他比另外兩個多獲得了什么?
好了,如果你仔細思考了上面三個問題,你會自覺的冒出一個疑問:作為一名售前客服,成功銷售的關鍵行為有哪些?
關鍵行為
經過長長的鋪墊,終于說到重點。
我們把售前客服的關鍵行為,總結為四點:需求挖掘、產品介紹、異議處理、銷售促成。
帶著這四點,我們來分析一下買李子的故事。
需求挖掘:
第一個小販:呃呃不提了,典型的說的多聽的少,在沒有明確顧客真實需求之前就亂說,是前一篇:XXX中反面代表。
第二個小販:只停留在顯性需求的挖掘(接下來會講顯性需求和隱形需求)。一般,滿足顯性需求只能成就一次性買賣行為。
第三個小販:隱形需求挖掘,深層次挖掘老太買酸李子的真實原因。
產品介紹:在需求明確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有效的產品介紹。
第一個小販:錯誤的產品介紹(老太想要酸的,他卻突出甜),到此,陣亡!
第二個小販:酸甜都有,供老太選擇。
第三個小販:知道真實需求后,每句介紹都在圍繞孕婦展開。
異議處理:
第二個小販:沒有異議,陣亡。
第三個小販:主動提出異議:為什么買酸的不買甜的?激發客戶真實需求。
促成銷售:
第三個小販:引導老太,大部分孕婦都買獼猴桃,幫客戶做出決定。(運用了從眾促成法,銷售促成七大技巧之一,后面講到)
簡單分析之后,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這四點銷售關鍵行為。
一、挖掘需求:獲得產品展示的機會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需求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需求往往是客戶主動提出的需求,隱性需求是延展性需求。需求就像冰山,顯性需求是浮在水面部分,而更大的隱形需求是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在實戰操作中,常會有幾種無需求判斷的誤區:說了一句就不講話的客戶;沒有享受到活動或者說政策滿足不了,我們就認為客戶沒有需求了(顧客沒放棄,我們就放棄顧客啦?)
打破無需求誤區,我們只能夠多問、多思考。像第三個水果店一樣主動去問客戶,然后也要多問問自己,客戶所表達的需求是不是真實需求(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客戶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封閉式主動提問是挖掘客戶需求最有效的提問方式。
二、產品介紹:黃金三問
產品介紹前,小蘇建議先問清楚,可以從使用人、用在什么地方、功能需求三方面來提問,也就是黃金三問:
三、異議處理:三大觀點、兩大策略
關于異議處理我們要明確幾點認識。
首先,沒有異議的客戶不是好客戶(最大的可能只是想來和你聊聊沒有買的動機)、不提出異議不代表無異議(有經驗的售前客服都會主動發掘異議然后激發客戶需求)、好的客服要不斷的預測(根據經驗)、收集、整理(供下次參考),然后運用評估形成良性的閉環。
處理異議時要分顯性和隱形,對癥下藥,可以參考兩大基本策略。
對于顯性異議,我們可以根據經驗和客戶的主動提問進行收集整理,然后正確評估。
如果想發覺隱形異議,還是要多問,制造疑問,探尋顧客真實需求。
說了那么多,咱們來實戰一下吧,遇到下面這些場景,你如何去操作?
1、我看看吧(了解顧慮,逐步攻克)
2、不說話(高價值、線下跟進)
3、價格還能再優惠些嗎(強化產品價值)
四、銷售促成:FAB法則
對于銷售促成,可以從F(Feature)產品賣點、特性、特色、屬性;A(Advantage)特性、特色所具有的優點、作用;B(Benefit)給顧客帶來的好處、利益這三方面展開。
下面根據一個小案例,來闡述以下。
假如,一件紅色T恤,在進行了正確的客戶需求探尋后,結合產品本身的賣點做匹配
F:純棉質;
A:吸水性強、無靜電產生、不刺激皮膚?、柔軟、易干
B:不刺激皮膚、耐用
當然,小編只是簡單的列舉,真實銷售中,一定要根據和客戶的對話,選擇合適的回答,靈活運用,建議看完本文后,當有客戶咨詢的時候,可以實戰一把FAB法則。
當然,知道FAB法則只是內功,實戰操作中,我們有七大促成技巧:
1、優惠促成法:貪小便宜心思人人皆有,此方法很靈
2、稀缺資源促成法:如限時免運費、限時減免啊。
3、二選一促成法:針對有選擇困難癥的顧客,降低顧客選擇成本。
4、從眾促成法:比如上文的:孕婦都是買獼猴桃的。一般理解,多數人選擇的就是正確的選擇。
5、假設成交促成法:可以告訴顧客,買了之后就可以提前享受產品,比如現在買了空調,三天內就可以安裝完畢,炎炎夏日就可以早些享受清涼啦。
6、利益催動促成法:多給些利益好處。
7、比較促成法:主動幫客戶做出比較,并指明優劣處,讓顧客自行選擇。
四、銷售促成:催付
關于銷售促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催付。
數據顯示,下單10min 中以內催付成功率是30min時的14倍,所以催付一定要及時。
對于催付的時間節點也要合適選擇,一般上午10-12點、14-17點、20-22點三個時間段。當然,催付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訂單,做好充足的功課。
關于催付的方法和技巧,小蘇會另辟專題講解。在這里,希望和小伙伴們明確的是,當時沒有成交完成并不代表交易失敗,有技巧的催付可以挽回很多的訂單。
案例實戰
孔子說:知道了那么多,仍然成不了這一單。所以,知道和成功之間只差實戰演練。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四個場景,每個場景都希望你思考一下,客服在銷售關鍵的四個行為,運用的是否得當?如果不得當,應該是怎么來回答?
場景一:
顧客:我想買個空調
客服:您看下這款,目前特價優惠,只要1299元
顧客:哦,放客廳里
客服:恩恩,好的,稍等,幫您找一款。。
您看下這款,2P的目前是3799元,之前要4599元呢,優惠數量有限,喜歡要盡快下單哈
顧客:有美的嗎
客服:親,稍等我,我看看哈。
場景二:
顧客:這個空調,你們十一有活動嗎
客服:我們查詢不到
顧客:好吧
客服:親還有什么可以幫您的嗎
顧客:我就是問問十一有沒有活動
客服:不好意思親,小妹真的查不到哦。
場景三:
客戶:我想買個空調
客服:親,您是放在臥室還是客廳?
客戶:放在客廳的
客服:面積多大啊?有沒有看好的品牌呀?
客戶:30平左右,效果好就可以。
客服:2P的足夠用了,您的預算大概多少?
客戶:美的,五千左右吧
客服:美的大品牌。您看下這款美的2P柜機,變頻的還省電,靜音效果不錯,圓形外觀,放在客廳時尚大方,原價要5599呢,現在是大聚惠特價只有4999,省了600塊呢,現在購買很劃算哦,而且享受價保的,下單起15天內降價的話,您找我給您補差噢。
案例四:
客戶:這個空調,你們十一有活動嗎
客服: 親,現在就很劃算哦
客戶:我想等等看
客服:是價格還是家里裝修現在送過去沒有地方放呢
客戶:十一活動力度會更高吧
客服:親,這個您放心哦,現在就可以給您享受十一的價格,下單15天內商品降價,您可以找我給您補償差價哈,現在買了,十一放假的時候就可以安裝了,早買早安裝早使用。
結語:從以上四個案例來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沒有對比也不會有進步。強調一點,學了那么多理論,不如去實戰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