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 18:27
給自己放了半天假,去參加期待已久的攀登讀書會線下活動。感覺從過年回來上班就沒有好好休息過,必須出去放放風,倒不是身體上受不了,主要是心理上的煩惱積累太多。
線下活動在佛堂老街,坐公交大概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一路聽著羅胖胡侃,時間過得很快。下了公交車要走過一架橋才能走進古鎮。河很寬,河對岸還修了階梯,似乎會有人在河里洗衣服的樣子。走在橋上望著左右寬廣的河面,心情一下子開朗。
今天去分享會的有10來個吧,有幾個特別有意思,書友們的名字也記住了幾個。今天的讀書分享會的第一個流程就是觀看攀登老師講解《情緒急救》這本書的視頻。因為我沒有提前看過這本書,不知他是不是把書里面的東西都概括了出來。但是他講的每一條我都聽進去了,而且還詳細記了筆記。為了把今天學到的知識鞏固一下,總結了以下幾點,全是給自己看的:
人的壞情緒可分為7種,被稱為情緒的”七宗罪“:
a.拒絕:日常生活的摩擦傷害
遇到拒絕這種傷害,我們要學會給自己辯解。比如打球時,隊友老是不傳球給我,我應該這樣想:不是我技術差,而是隊友沒有看到我的重要性,沒有正確衡量我的價值。其次,我們也要學會給自己找亮點。
(遇到拒絕給自己辯解這一點我不是很同意,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正確看待自己,隊友不傳球給我,那多半是因為我球技不行,如果我想改變現狀,不應該是為自己辯解,而是想辦法提高球技)
b. 孤獨:人際關系的”肌無力“
嚴重孤獨感的人常常感受不到周圍人的關心,也不會關心別人。孤獨讓人失去親密感和幸福感。應對辦法是:首先,摘掉有色眼鏡,去認識世界本來面目;其次,主動跟世界建立聯系,比如參加今天這種的線下讀書活動。三,自我拆臺,當我在人群之中自顧自玩手機,裝作很忙,這時要告訴自己主動一點跟別人溝通。最后,換位思考。
c.喪失和精神創傷:心靈的傷口
這種創傷會將一個人本來的生活打亂,也會改變一個人的身份、使人信念崩塌、人際關系斷開。急救辦法是,首先要舒緩自己的情緒;然后,逐漸恢復迷失的自我;尋找悲劇的意義和效益。
d.內疚:情感體系的毒藥
一個人平均一天有2.5h處于輕度內疚;平均一周有3.5h重度內疚。內疚分三種,未解決的內疚、幸存者內疚和分離內疚。內疚會導致自我譴責并阻礙與他人關系。解決辦法分兩種,第一,有效道歉:step1對傷害的對象表示遺憾;step2 坦誠說”對不起“;step3 請求原諒; step4 肯定對方的感受; step5提供補償;step6 承認自己的錯誤。 第二種解決辦法是自我原諒,前提是要承擔起責任。
e.反芻:對一件痛苦的經歷反復回想
反芻會導致認知損傷。首先,可以以第三者的視角光看自己過去的經歷,從而減輕痛苦;其次,轉移注意力,發展自己的愛好。
f.失敗:情緒”感冒“發展為心理”肺炎“
失敗會讓人變得被動,對生活感到無奈,產生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同時,種對失敗的反應還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可以尋找情感支撐,比如尋找被人的同情和安慰;其次,要分析原因,學會控制能夠控制的事情。
g.自卑:削弱你的情感免疫系統
自卑的人會排斥正面反饋,放棄自己該得的利益。解決自卑的一個辦法是列出自己的優點。
??攀登老師說有些人可能根本不需要這種情緒急救,比如那種有宏偉理想的人和把自己看成是空無一物的佛家。有宏偉理想的人這些小挫折根本傷害不了他;佛家把自己看成一個空物,則更不會受到傷害。而我們一般人還是很需要這種救治的。可是心理健康問題一直被大家忽視,當初人類因為重視身體的健康壽命延長了一半,如果我們也開始重視心理的健康會不會更幸福一些呢?很欣慰,在我們這個普遍不愛讀書的國家也開始慢慢多了很多跟文化有關的活動:邏輯思維、攀登讀書會、見字如面、朗讀者、中華詩詞會.....
Ps:1)高曉松說走過千山萬水才回到內心深處,所以盡管獨處很重要,我還是要不斷走出去,去接觸不同的人和事。
在學校的時候很多小伙伴,反而更能享受一個人的時候。現在從學校走出來失去了很多陪伴,卻不能享受一直的孤單l。自己的世界沒人分享,也看不到別人的世界,這讓我感到迷失,沒有存在感。我不喜歡一直埋頭工作和生活,我要看看別人在干什么,我的生活需要分享和交流。義烏不像大上海,有各種各樣的團體活動有形形色色的人和豐富的大世界。但是只要我愿意去尋找,相信會在義烏這座陌生的城市找到歸屬感。
??2)其實從小就不喜歡看書,后來聽別人說讀書好,自己就讀了一些,也因此解決了一些問題,嘗到了一些甜頭。但是強迫自己看書真的很不愉快,所以多靠近讀書人吧,多交一點讀書的朋友吧,經受的熏陶多了,讀書也養成自然了。
3)會上有個姑娘分享她的經歷,她說文學的書看多了,實用型的書會排斥。我也深有感觸,但是讀書應該使人變得更包容才對。我要擴大自己的讀書面。在判斷一件事情好壞之前可以去嘗試做一下。
??4)還有蔣老師的那段話,雖然于我不是什么新論,卻也是我以后要多加注意的:雞湯不要隨便喝,什么事情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重要的是看是否對自己有用。(蔣老師-言辭犀利,主張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在權威機構發表過教育方面的文章)?
分享會結束,坐劉老師順風車回去,一路閑談也學到很多。(劉老師,今天的主持人,有心理學從業資格證;70后,還在歐文外語培訓機構學習英語)
最后,感謝讀書會的書友們,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