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而簡 崔毛毛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初秋雖然來臨,但是暑熱還是意猶未盡,要知道還有難熬的三伏天呢。
一到秋天,很多人都喜歡說“多事只秋”,為什么說多事之秋,有什么典故呢?
多事之秋多指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多指國家或政局等較大范圍的政治局勢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時期。
語出:唐·崔致遠《前宣州當涂縣令王翱攝楊子縣令》:“況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風。”
典故出處: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滅跡匿端,無為綠林之嚆矢也。”指事故或事變多的時期,多用來形容動蕩不安的政局,強調的是政局;指不好的事,而非用于說明個人事物比較多,用作貶義。
由來:“多事之秋”與我國古代多在秋天興兵有關,我國古代的執政者,特別是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君主,多講究在秋天發動軍事行動,在不違農時,不傷民力的前提下獲取軍事利益。軍事行動自然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常常在秋天進行軍事行動,故名。
“多事之秋”還來源于老百姓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
我國是農耕民族,衣食住行,幾乎都來自氣候的恩賜。莊稼無水不收,但秋天農作物漸漸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陰雨頻繁反而影響作物成熟,造成籽粒空癟,品質下降。到收割的時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氣,以便于涼曬打場,此時秋雨連綿則嚴重妨礙人們收獲,甚至毀掉豐收在望的莊稼,導致籽粒發芽或霉爛變質。不幸的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好屬于秋雨型氣候,特別是中原一帶,秋天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入侵,與逐漸退縮的暖濕氣流交匯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氣,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總量的六成以上。
秋天到了,明快昌盛的夏天結束,花草樹木開始枯黃凋零,一陣秋風掃過,景色甚是蕭條。人們不禁觸景傷情。紅樓夢中當然黛玉葬花,中國文人對秋天更是有種病態的迷戀,也是所謂的悲秋,也留下了很多了關于秋天的詩句,“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秋天的這種蕭條的景色,引得人們傷感,讓人消沉郁悶,情志不佳,不思飲食,進而影響到健康,容易生病,所以這也是“多事之秋”的另一層意思。其實這一切只是正常的四季交替而已,秋天季節更是有春夏沒有的精致:金黃的樹葉、皎潔的月色,還有收獲的喜悅。
有人問什么季節最忙? 秋天,多事之秋;有人問什么季節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有人問什么季節最簡單?秋天, 一葉知秋; 有人問什么季節最爽?秋天,秋高氣爽;有人問什么季節最曖昧?秋天,暗送秋波!有人問什么季節最陰險?還是秋天,秋后算賬
更多有關執業藥師、中藥師學習,請關注“精而簡醫考網” 或(jejykw),接收重要考試通知,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