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參加弗蘭克老師的寫作課程,并成為第九期寫作訓練營的一名助教,開始一段新的征程,途中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
一、產品思維的認知升級
第一次用產品思維看待寫作,是在弗蘭克老師的課程中,當時只是感性的認識,并沒有深的體會。直到加入助教團,看到成體系運作的點評作業團隊,才恍然大悟。我們有點評官、有學員優秀作業推薦官、有錄制音頻師、有內部互評和學員點評等等,儼然一套成型的產品運作模式,專注于提供最人性化的作業反饋體驗。我本人也上過不少寫作課,但只有在弗蘭克老師這里,才第一次獲得作業的詳細反饋,獲得很好的建議。我很珍視這份情誼,也希望給予別人這樣的體驗,于是加入點評官團隊,用誠意點評文章,廣結善緣。
除此之外,我發現,第九期的寫作課相比第八期,課程內容又更新了不少,調動五覺寫故事、素材收集系統、命題作業框架等等都是新知識。僅僅一個月,又更新迭代了,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腦海中浮現出精益創業領域的一個詞:“最小化可行產品”,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資源、被最快制作出來的、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產品,創業者將這個產品發布出去,然后根據用戶的反饋來進行調整。這一過程是個“構建——測量——學習”的循環。弗蘭克寫作課的每一次改造升級,但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根據反饋,迅速執行,不帶一絲猶豫。
二、協作能力的聚合
雖然我們團隊人數有10來人,分工體系完整,但真的運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畢竟每期課程有幾百人,每次交作業的起碼有一兩百篇,我們必須按時按質地完成。第一講作業時尤其手忙腳亂,大家都是新手,點評功力不夠,溝通也不到位,到第二講開課前兩小時,還有些作業截留未點評。
考驗的時候到了,大家協作增效,互幫互助,幫助進度慢的小伙伴點評,分享行之有效的點評經驗,終于趕在課程開講前完成,兌現了我們的諾言。有點評官是在凌晨點評的,足見我們團隊的敬業度和凝聚力。
三、博采眾長的滋養
點評別人作業既是種樂趣,也是自身的修煉。你需要喚起自己的鑒賞力,發現文章的亮點和不足之處,客觀點評,懷著敬畏的態度,以自己的視角重新解構這篇文章。我發現很多好文章和金句,默默加入自己的素材庫。同一作業, 不同的寫作風格,點評過程中我也汲取到思想的精髓,更新自己的三觀。下面是我從學員“幸福的阿匹斯林”那里收集的一段美文,分享給大家:
初夜山城,以繁華區燈飾群為中心,干道和橋梁華燈為紐帶,萬家民居燈火為背景,層見疊出,構成一片高下井然、錯落有致、遠近互襯的燈的海洋。車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燈海之中,依稀飛起汽笛、歡笑、笙歌之聲,給夜中城平添無限生機。不覽夜景,未到重慶。
五覺的運用,畫面感的層次感,重慶之美,欲然紙上。
四、以文會友的美妙體驗
我們有個內部點評的環節,就是每個助教必須拿出自己的一篇文章給大家點評,其他人從標題、結構、內容、金句、結尾等角度進行點評,以批評意見為主。這是個很好的提升過程,你會驚訝于集思廣益的威力,還有互相找茬的樂趣。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后來我驚訝于小伙伴們的犀利觀點,一針見血,服了。
我寫了篇文章《改變自己,從自律開始》,大家積極為我提出金點子,隨便說幾個:輝飛建議我將林依晨和張震的案例去掉一個,正反的例子可以放在一起,增加對比度;簡建議我更新自律的方法論;左手姑娘建議我把每部分拆解成故事表象+歸因來寫。。。每個建議都價值千金,凝結著寫作路上的智慧結晶,這個機會確實很難得,飛花令的既視感。
五、共同成長的勢能
助教團里,大家都是有正式工作的,有的還要帶孩子。這只是兼職,但是我們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熱情去完成,這本身就是個互相激勵的過程。我們用寫作連接了彼此,建立了有含金量的友誼。
李笑來老師說,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友情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簡直就是助教團的真實寫照。我們每天花一個小時以上共同點評文章,錘煉了鑒賞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像滾雪球一樣加速成長。如果堅持三個月,半年,一年,會有怎樣的變化,敬請期待。
總的來說,這21天,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適區,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除非你壓根沒努力過。只要你努力過,肯定有會有回報。《失落的幸福經典》提到,人生游戲是一場有如回力飛鏢般自作自受的游戲。人的思想、語言、作為,早晚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我堅信,我在弗蘭克寫作訓練營中付出的努力,會成為明日蛻變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