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案例分析與心理治療的關系
對于臨床治療,要獲得滿意的療效,了解患者遠比掌握某種治療技術更為重要;采用何種技術應取決于患者的人格及異常心理而非治療師的個人好惡,這才是理性的態度。
目的: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為之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治療目標:異常心理癥狀消失或緩解,內省力發展,自主感增強,認同感穩固,以現實為基礎的自尊心增強,認識并處理情緒的能力得到改善,自我力量及自我協調性增加,愛、工作及對他人的適度依賴的能力擴展,愉悅和平和的情感體驗增多,以上變化發生后,軀體變得更為健康,對應激的抵抗力增強。
初步分析應注意的8個領域:
①氣質及固定的歸因模式
②成熟過程
③防御方式
④中心情感
⑤認同
⑥關系圖式
⑦自尊調節
⑧病態信念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從8個領域來對案例進行動力學分析。
第二章 訪談指導
初識訪談中的具體細節及理論基礎,包括努力建立一個安全的聯系、降低焦慮、推敲患者對我的反應、表達理解、評估患者對我的臨床假設的反應、表達希望并交代治療契約的實用性。
治療契約包括訪談時間、費用、取消訪談的規定、診斷的記錄、提問、采史準備。
與患者商討初步動力學分析的重要性及直截了當地向患者解釋有關治療問題的必要性。
第三章 不可改變因素的評估
目的:了解不可改變因素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原因:個體心理成分中,不可改變的因素包括:氣質,先天條件,物理創傷、疾病或成癮所帶來的不可逆后果,不可改變的身體條件,不可改變的生活環境及個人經歷。
主要治療意義在于:以哀傷和適應替代自我憎恨和異想天開。
初學精神分析時,覺得精神分析無所不能,仿佛找到一把萬能鑰匙,見到什么鎖都想去打開看看,這一章介紹的不可改變的因素讓我清醒的認識到,在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后天無法改變的因素,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因素的存在甚至心存僥幸的改變這些因素造成的不可逆的影響,就像自己身體上的傷疤一樣,即使你忘記了當時的痛苦記憶,但是它在你的身上就是客觀的存在,當回顧自體時,你不能忽視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今天看了一篇微信文章大致介紹的就是心理學本質上是一門“無用的”學問,它不能像靈丹妙藥一樣解決世上所有的疾病,任何人都不能期望學習心理學可以解決自己所有的人生問題,社會科學如此,自然科學也是一樣,比如圖靈定義了計算機只能解決有答案的問題,對于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計算機科學是無法回答的,認識到一門科學的局限性和邊界是如此的重要,心理學只是一門幫助我們找到自我主體的學科,它最大的價值是幫我們認識到自我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幫助你找到自我,自我找到了,生命的主動權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實現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