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財富自由,是很多人的夢想。
那些關于如何實現財富自由的書,始終暢銷書位置上,保留一席之地。
同很多人一樣,我也有財富自由之夢,
所以,這些書沒有懸念地在我的書架上出現,在我的大腦里留存。
的確,其中有些書,看后讓人熱血噴脈,恨不得馬上立刻實施,有些書,挑起的,則是思考、自省。
前者,如《小狗錢錢》,我急切地寫了篇書評,按照書中所寫,列夢想清單,強制儲蓄,分散投資。
后者,是最近讀的這本《巴菲特之道》。
我喜歡巴菲特,不僅其名聲在外,更因其投資簡單:閑錢長久持有指數基金。
所以,翻看這本書,投資方法的部分我一概略過,我更感興趣的是,巴菲特成功之道。
結果,我發現巴菲特的成功,除了自身特質,還有出身、時代,運氣等因素。
當然,百分之九十九成功人士都集合了上述因素。
現在,讓我們除去那些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出身、時代、運氣,我們能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什么?
另一個問題是,作為一位關注孩子教育的母親,在教育這件事上,巴菲特成功之道能有什么啟發?
《巴菲特之道》中,反復提到六個字:理性、自律、專注。
我認為這便是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理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美國,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美國人的批判思維能力可謂并不缺乏。但為什么巴菲特能將批判思維能力發揮到極致,這不僅與巴菲特堅持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有關,還關系到第二個關鍵詞:自律。
人性是貪婪的。面對金錢,面對瞬息萬變的股市,很少有人保持淡定。然而,巴菲特做到了。
巴菲特能做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與其保持簡單的生活方式有關。
道德經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巴菲特簡單的生活方式,對其投資不無幫助。
投資對其來說,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跨越階層,而是一種工作方式。
他深愛其中,并投入一生,從中獲得第三個關鍵詞:專注。
保持專注,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小至平常生活中肥人大呼的“減肥”事業,若專注堅持,沒有減不下的肥。
大至一份事業,一個產品的開發,若保持專注,沒有成功不了的事業。
當然,專注不是一桿子捅到底,撞了南墻不回頭,是一個更宏觀的層面來說。
比如專注于投資,專注于寫作。也就是戰略不變,戰術靈活。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于理性、自律、專注,這三者并非各自為陣,而是集合一體,缺一不可。
這六字真經,不僅適用于投資管理,也適用于其它需要時間沉淀的事業。
巴菲特的成功,對教育孩子也頗有啟發。
巴菲特出生于金融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環境,成就了他的事業。
反過來,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成功,首先是不是要反省,自已有沒有提供他成才成功的環境?
當然,你肯定會說也很多名人的父母也很普通。
我們是從大概率上來說,希望孩子成功,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里的成功定義,不是說一定要成名,而是有一份自己熱愛執著的事業。
哪怕你僅僅是個家庭主婦,但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為丈夫孩子掃除后顧之憂,為家庭提供輕松愉快環境,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巴菲特還保持終身閱讀的習慣。
芒格曾戲言,兩人就是兩張行走的書架。
閱讀這件事情,有點奇妙。
往往強迫閱讀的孩子,閱讀動力比較低,即使高,也長久不了。
發現閱讀樂趣的孩子,則有一種內生驅動力,閱讀不是苦差事,不是為閱讀而閱讀。
巴菲特成功還在于有名師指點,有良友相助。
如果沒有遇到格雷厄姆,難以想象巴菲特的今天。
如果沒有遇到費雪,芒格,難以成就巴菲特的今天。
父母應該盡可能幫助孩子找到好老師,挑選好朋友。
盡管這一點困難重重,因為運氣在其中占大成分,
但父母知悉老師、朋友的重要,對孩子今后人生道路也會有莫大幫助。
《巴菲特之道》是一本了解巴菲特不能繞過的一本書。其中現在很熱門的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斯坦諾維奇的心智模式,查理芒格的格柵理論,在其中都有呈現。
一本好書,就象一座寶藏。《巴菲特之道》就是一座寶藏,順著書中小徑,讓它帶領你領略不同的人生,不同之學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