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創業問題,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正邪之分。正邪不是好壞,所謂正,是嚴謹推論下的精細試探,個人把控下的砥礪前行,穩扎穩打的不斷耕耘,知道項目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邪指的是不按傳統套路出牌的種種,不一定是黑灰類。
我們自我反思:自己走的路太正,速度慢,發不了邪財。這種感覺源于周圍朋友貸款60萬加盟項目,順便買車,項目未成資金不足時,竟然開始“融資”,這種大膽的作風和非常規的舉動有點邪。我們在追問細節的時候,他們完全不在乎,只在乎市場和前景,這種膽大作風,成敗都很刺激,比我們穩中求勝刺激的多。
朋友在中關村和北大創業者聊天,北大學子眉飛色舞聊著區塊鏈,開口閉口都是億級收入,一天賺兩億,半年掙40億,90后入局很短時間買了座小島……仿佛不入局馬上要損失幾個億。我們在擔憂區塊鏈騙局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資本炒作的狂歡,眉眼之間閃爍著鈔票特有的光芒,詭異而誘人。
另一個朋友從北京歸來,激動地撥通我的電話,跟我說要搞票大的。他說想明白了幾年前我們對他所在行業的判斷,看到上市公司在此類目的布局,視野境界上通透了,連帶著格局都大幅提升。跟我講下一步規劃,暢想著千萬創收,我們聽著聽著笑了,跟他說,前幾年就該如此搞,現在終于明白了,然,一切仍很困難。
我是佩服很多創業者膽量的,也梳理了近幾年有名的創業明星。我們一致認為,他們太猛了,以摩拜、ofo為例,他們融資太快,我們的思維和能力遠不能看透資本的布局,他們卻在資本的推動下膨脹成一種現象。我狹隘的視野不能理解20多歲的年輕人如何管理幾千上萬的員工,以每月一輪的融資,三天進攻一個城市的速度推進?我這類人out了。
于是我們自我寬慰:我們喜歡追著錢走,不想被錢趕著走。某些現象級的年輕人,是否成為資本的奴隸?我們不得而知,90后神奇少女的落幕,茅侃侃等創業者的殤痛,多個創業明星流星般隕落,仿佛告知這個世界,創業沒那么簡單。大部分人沉浸在畢業求職的美好幻想時,創業者們仿佛看穿了一切,這種居高臨下的鄙視讓我深思。
我們自認為是有想法的一批,這種意識覺醒于多年前的深刻刺激:很多優秀的想法和掙錢的門道為什么他們想到了我想不到?!很生氣!于是開始反思,慢慢獲得想法。驚訝于創業者勇氣的同時,也在挖掘他們的智慧,我總感覺他們的底氣源于“真知”“秘方”“獨特”等標簽,他們肯定有了過硬技術,好的模式,核心資源……不然焉敢創業?
慢慢看到一些門道,找到一些差距,五味雜陳。有些創業者確實沒啥秘方,他們看到剛需,借(偷)來一些資源,以強悍的執行力和最樸素的競爭方法,生生殺出一條小道。聊完之后甚至有些失望,原來這么簡單,似乎做就能成。挖東家的客戶,打最無敵的價格戰,做長尾市場,在夾縫中分一杯羹,就這么簡單,撥開這層面紗,內褲里的叮當一覽無余。
有些掌握了社會規則的絕技,背靠大樹好乘涼,這些錢掙得輕松。在和不同行業創業者聊天時,打開了我的腦洞,讓我看到社會隱藏的一角,那里藏著金錢美女的味道,刺激又腐敗。曾天真以為大學靠學費掙錢,后來才知道,幾萬人的封閉圈子動輒幾十億的消費;醫院,酒店……銷售,中介,網絡……每個行業有這么多貓膩,抓住一點,就夠吃喝。甲方乙方的代表,相互拋著媚眼,觥籌交錯間把價格提高,如同碩鼠一般,啃咬著背靠的資源。
聽著各種造富的傳說,終于明白,情懷是最無恥的營銷,利益才是親爹。越發感覺這個時代有些瘋狂,扎實做事,按部就班成為鄙視鏈的底端,規則、資源、玩法才是值得仰望的法則。原來,我和這世界的差距,不止是物質的貧窮,更在于這道思想的鴻溝。內心翻騰著二十年前在筆記里寫下的一行文字:變成壞人!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秘籍。
一個正常人,在瘋狂的世界里游蕩,這才是最瘋狂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