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寒隱退,疏桐染綠。余薄衣輕覆,攜三秋之倦意,積無窮盡之悲紆,曳著一地澀苦,靡靡遲步,沉重沉重。
? ? 師之任務(wù),本學子之羈縛。縱使三山春光乍瀉如逃之于絹畫,縱然鄰州春景明媚若舞雪之佳人,無奈我滿目迷離,身向孤居。先賢遺冊須記之,四海八荒須查之,作業(yè)萬卷須及時成之……吾一日二十又四時,不可復加也。
? ? 望也道途蕭索,車隨塵土,空余鋼筋水泥盈我目耳。笑問春歸何處?花入蠻流,草綠荒野,芳村漫香。春在三山遠,鄰州萬里邊是乎?
? ? 再之,猶憶昔時緩步南道,才子佳人相引成趣,耕夫炊婦相伴游歡,談笑攜手于間皆令我傾羨不已。余心惟孤寂,伴之無人,實不敢輕言賞梨花初蕊開于軒庭之朦朦,看春江流水淌于鄰州之溶溶,沐春雨新露漫于九天之瀝瀝等等等愜意之事。
? ? 嗟乎!且讓我危坐于陋舍之中,煮一香茗,玉口輕抿,瞑目養(yǎng)神,于唇齒留香間思考人生之通透哲理,思之,思之,后瞌睡猛然襲來,今日惟有長眠矣,莫怪之,此乃人之常情。夢里度夜半,中宵過穹宮,醉夢于翌日黎姿初舞之時,方得復閑,如此得之也,也余安然恬靜。
? ? 書之于此豁然頓悟,故城已無水矣。其干涸枯竭或亦無妨,于詩人慧眼,蠻荒可化為沃澤,斷流絕跡之水,然視之為江流滾滾,碧跡偎依,江萍點綴于間,亦成其和諧而曼妙,臻協(xié)調(diào)而韻美也。
? ? 虛庭逋態(tài),筆滯墨沉,所謂精鶩八極,心游萬仞之神思,隨中夜愈深,眠意催眸,而銷飛于夜鶯悲啼之中。夜風攜寒侵骨,肆意撩人于突兀之中。文字靈動,神態(tài)飛揚,皆已不復。攪盡腦子,搜腸刮肚,皆是空話縈于筆尖,卻綿綿不絕,似無所寄托之孤魂青煙,俗且不雅,非有妍態(tài)。
? ? 余可擱筆矣,情懷不復,寫文者大忌矣。
? ? 文末,且讓吾縱最后一神思:余可眠矣。
? ? ? ? ? ? ? ? ? ?
? ? ? ? ? ? ? ? ? ? 同道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晚
? ? ? ? ? ? ? ? ? ? ? ? ? ? ? 作于學校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