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朋友的小孩選幼兒園,曾經以為看好了,交錢,等著開學就好,第一次知道還有那么多門道。有的幼兒園還需要面試,孩子的條件是否符合要求,還要家長有正當的工作,一定的經濟能力,外形也不要太差。
好的幼兒園門口每天都有人在排隊,原來孩子的競爭從3歲就開始了,以前只聽說過小升初,競爭很激烈,好的初中意味著有好的高中,好的高中,意味著半只腳踏進好的大學。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各地的高考狀元陸續露出真容,狀元們身后的家庭,家長們大多是知識份子,條件優越,狀元們一個比一個好看,顏值和智商都在線,而且興趣愛好廣泛。沒有想象中的苦讀,頭懸梁錐刺股般的經歷。某地的高考狀元更直言不諱的道出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引起大家的熱議。
曾有幾何,高考激勵學子的條幅還是“沒有高考,怎么拼得過富二代”,轉眼間,高考也開始拼爹了,讓我怎能不努力?
我不知道誰將是我的孩子?ta是男生還是女生?我不知道,ta是否喜歡我?是否幸福?至少ta在3歲前,這些我是可以決定的。
最近看奇葩說,羅振宇最后的發言,有一句話感慨頗深,“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我知道,掉進去不可怕,趴在那里,自怨自憐才可怕,等待別人的救援,更是愚蠢,應該試圖爬一爬,哪怕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