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正·子孫興》有感
讀完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卻是與日俱增,閑來無事,或者碰到子女教育問題的時候,常忍不住回憶書中案例,思考為人父母,應該堅持什么,倡導什么,給孩子傳達什么樣的精神風尚,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但想歸想,卻一直懶于動手,究起原因,原來是缺少一個動筆成文的動機。
今天之所以提筆想寫點什么,那是因為過年。過年的時候,跟隨夫君回了他的老家,不期而遇了不少親友;其中不乏有見識,有想法,想教育好孩子的高親貴眷;恰有幾個人知道鄙人略懂教育,加上小女比較給掙臉,過去和目前都是處于比較令人滿意的狀態。所以,三五親朋相聚,怎么教育孩子,就成了主要話題。但鄙人畢竟不是搞教育的,且膝下只有一女,就算目前一切都好,也說明不了什么。于是面對親友殷切相問,難免有江郎才盡之時,而每當尷尬無語,不知如何對答的時候,在腦海里頻頻出現的就是《家風正·子孫興》中的經典案例。所謂家風,就是父親母親或者祖輩們對一個家庭訂立的家庭行為規范,特別是對孩子們成長過程必須堅持行為規范或者精神境界的合理約束。
親朋好友們碰到的問題,有的是孩子不聽話,有的是孩子成績不好,有的是孩子沒有愛心,有的是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有的是……孩子們沒有的這些或那些,我親愛的家長們,追根尋源,讓我們扒開現象看本質,是不是我們自己,并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明確的家庭規范和長期堅持的家教家規呢?更有甚者,我的親,您是否對孩子的保護和溺愛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很多時候根本沒有給孩子一些學習必須的生活技能的機會,更沒有給孩子相應年齡段應該學習和掌握必要交往禮儀的實踐經驗?而這些平常根本沒有涉及的東西,我的親們卻期盼孩子每次都臨場發揮到較高的水平;一旦孩子發揮不到自己滿意的水準,就輕而易舉的抱怨連天飛;而且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么大的孩子,就應該會、懂、知道這些技能或禮儀。于是乎就產生了代溝和叛逆。這些竟究是怪孩子?還是怪大人?答案就不用我說明了吧!
為人父母者,無一不盼著孩子快快長大;因為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作為父母就可以慢慢卸去肩頭的責任。這是人之常情,人之長想。不讀此書,不知道不論兒女多大,做父母的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例如:戰國.田稷子的母親。面對當官歸來的兒子,好不容情,首先是祖宗祠堂罰跪怒斥;然后是義正言辭逼著兒子退回貪贓枉法的金銀財寶。不讀此書,也不知道三國.孟仁母親的厚褥子大被子的意義何在,不知道孟仁長大后的性格情操,多少成就和業績來自母親的博愛之心;不讀此書,也許看到“陶母封鲊”幾個字,很多人,連正確的讀音是什么,都有可能搞不清楚,更不要說這個典故來自什么樣的故事……通讀此書,感嘆自己讀書甚少,所知甚微;對照自己管教孩子的一件件往事,又覺得自己處理事情的不得當和沒有長期一貫的堅持,更沒有形成自己的家風和家庭規范。所以,在這里,我倡議每一個想好好管教孩子的親,都來讀一讀《家風正?子孫興》這本書,來看看我們中華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一個個有血有肉,寓意深刻,教人深省的故事。也許這里面沒有告訴您怎么管教您的孩子,也許這里面更不沒有為您量身訂做,一一列舉適合您家庭風格的規范;但是,中華美德的傳承,古老家教的傲人教育,都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認真思考的。現代的我們,除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精神生活一代比一代匱乏,做父母的我們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怎么能知道怎么走才是正確的!
弟子規上說:“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而現在的很多家庭,沒有精神的指引,沒有家風的約束,只有疼愛,寵愛和溺愛;很多家長,就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不論是大事小情,不論是動手的,還是用心的;很多事情,很多時候,家長們用愛的名義,悄無聲息的剝奪了孩子的動手機會和交往能力;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的后果就是,長輩們越是無私的奉獻,培養的孩子就越容易毛病百出。在孩子們除了讀書簡直就是沒事可干的環境下,怎么會生長出充滿愛心的孩子?勇于承擔責任的孩子?除了學習很少出門交往的孩子,怎么會彬彬有禮?怎么會心存感恩,立志遠大?現在的父母,除了告訴讀好書就有好出路外,有多少父母告訴了孩子讀書的最高目標是什么,讀書的最低要求有哪些?作為一個讀書人,首先要明白什么樣的基本道理?如果這一些我們都沒有告訴孩子,或者偶然為之,長久堅持的仍是讀書成績論;那么我們怎么能奢求各方面都均衡發展,身心健康的孩子呢?
曾國藩家訓上說:“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以習勤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則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如果天下父母們能靜心讀書,理性思考,家規明確,有理有據的讓孩子知道家規,熟悉家訓;明白作為家長的責任和博愛,知道家中的每一員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為了一個家庭的興旺,每一個人在什么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該干什么,以及主要事情之外,作為家庭的一員,對于其他人,每一個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與付出什么樣的愛心。讓孩子從小耳聞目見,通過父母的行為和要求明白自己的角色,常常心存感恩之心,尊敬每一個人的勞動;從而知道淳樸的家風,高尚的作為,都是從小小事情做起,一點一滴慢慢養成的;天長日久,孩子在條例分明,家長以身作則中慢慢學到了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積極向上……那么,就算這個孩子考不上大學,也會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有益于家庭和社會的人。
家長朋友們,如果您想要一個健全的孩子,那么請從現在開始,注重您的家風建設,從《家風正?子孫興》中吸取精華,羅列成篇,長期堅持,教子養女吧。《家風正?子孫興》告訴我們,長期的堅持規范教育,家長以身作則,孩子很容易成才;同時《家風正?子孫興》更明確的用一個個千古傳誦的事例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質,優秀的人格,才是做大事的根本。所以,筆者在這里大聲呼吁,呼吁為人父母的每一人,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立身,齊家;在自己的小家中,建立一個良好的家風,并長期堅持。爭取盡快把中華民族的美德一個個撿起來,用以熏陶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后代,一個個都有昂揚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更有優秀的子孫,從小堅定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抱負。